青春活力与主题活跃-《西部学刊》(2015年10期).docx

  • 0
  • 0
  • 约5.14千字
  • 约 77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青春活力与主题活跃-《西部学刊》(2015年10期).docx

  1. 1、本文档共77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青春活力与主题活跃 作者:郭名华 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10期 摘要:全面、宏观而深刻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内在脉络和理论前沿问题,对当前文学批评和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2014-2015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充满着“活力”,潜在的“对话”性蕴涵了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等)研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反思”的特征彰显了文学研究与批评的理性追求和自省意识。近期文学研究与批评的热点集中表现在70后80后研究、网络文学研究方兴未艾、城市文学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受等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70后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城市文学;海外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4-2015年度的文学研究稳步推进,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本年度文学研究可以用“活力”、“对话”、和“反思”三个词语来概括。“活力”表现在70后80后批评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群体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70后作家群体研究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城市文学思潮兴起,作家和研究者讨论热烈,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研究骤然升温。 “对话”在本年度呈现了多层次的丰富性,既表现在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文学史研究中的研究者同历史的对话,也表现在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中的批评家同现实的对话,同时也呈现为批评家同作家的对话,批评家同作品的对话,不同研究思想路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文学史家之间的对话,不同文化立场的文学批评家之间对话,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力图介入社会现实和进入历史的文学“内”和文学“外”之间的对话。 “反思”是通过回顾与审视,在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和当代文学批评领域同时进行的。反思是在对话的思维下进行的,围绕着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不同思想和研究路径、方法,对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了辨析;对于“重写”“再解读”“重返”等文学史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乃至争鸣;对文学史的编写理念、原则等进行了讨论;对当代文学经典化和文学史研究的创新等进行了对话甚至争论。对于文学批评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等等。总之,“活力、对话、反思”概括了本年度文学研究的特征,同时又包含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单就近期的研究热点作一综述。70后、80后批评家浮出水面,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队伍中最为活跃的。网络文学研究持续升温,研究理路和方法正在形成,网络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对城市文学思潮的讨论非常热烈,作家和批评家积极参与。莫言获得诺奖后,研究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国门极为热忱,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研究领域骤然升温。 一、70后、80后研究异军突起 (1)活跃的70后、80后批评家。70后80后的年轻批评家们纷纷在重要的文学理论刊物发表大量论文,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一个新的批評时代几乎就要到来了。随着70后80后批评家的成熟,青年学术会议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文艺理论与批评》已举行三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1];《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论坛已举行五届;[2]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已举行三届[3];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论坛已举行第二届,等等。上海还专门为上海青年批评家举行了研讨会。[4] 青年批评家浮出水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名作欣赏》2014年第9期做了一期80后文学的专号。参与专号的作家、批评家和编辑都是80后。(贺绍俊:《理论动态》)文学批评家白烨提到文学批评代际更迭的情况,[5]70后80后这一批批评家包括李云雷、贺桂梅、梁鸿、李遇春、刘复生、房伟、张丽军、张莉、杨庆祥、金理、黄平等一大批70后80后年轻人。2014年,吴义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第二辑①收入刘涛、张丽军、金理、刘大先、黄平、曾一果、傅逸尘、刘志荣、何同彬、李丹梦等人的著作,这是新一代批评家以不同批评风格亮相。[6]此外,饶翔的《重回文学本身》[7]一书也在本年度出版,雷达在序言中称:“饶翔对正在进行中的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问题,有着极敏锐的捕捉力和感受力。”这些现象表明,70后80后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生力军。 70后80后文学研究者和青年批评家已取得成绩,著名学者纷纷撰文评价。比如孙郁的《抵抗没有历史的历史——谈杨庆祥的文学批评》[8]赵毅衡的《论黄平:新理性批评的精神世界》[9]陈思和在《南方文坛》上撰文发表《金理的印象》[10]一方面肯定了这一批富有才华的青年批评家,同时又无不忧虑:“为(学院)评价体系而耗费青年学人最宝贵的精力与才华,使得他们无法特立独行地去思考、天马行空地去探求,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最后,又把希望寄托在年轻的批评家们身上“真正为做一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文化建设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2014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一个“‘70后’学者:我这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