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V假的N”自媒体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现代语文》(2018年4期).docx

  • 0
  • 0
  • 约3.17千字
  • 约 32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我可能V假的N”自媒体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现代语文》(2018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我可能V假的N”自媒体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 作者:邝翠莲 杨慧 李振松 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4期 摘 要:模因由基因派生出来,模因论是道金斯1976年借鉴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创造出来的,它可以用于解释语言进化现象,特别是流行语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语言模因复制有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在自媒体的大语境下,人们通过记忆减法同化和记忆了“我可能V假的N”模因,并对其进行变异后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它。“我可能V假的N”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复制忠实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因而成为了强势模因。利用其强感染力,普通网民发起的热门话题,商业性目的传播者展开的病毒式营销,促进了它的传播。 关键词:流行语 模因论 自媒体 传播 一、引言 越来越多的流行语是通过网络而衍生出来的,其中一些网络流行语来源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自媒体具有个体化、自主性、多样化、高速性的特征[1](宋全成,2015),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和受众往往是个人。自媒体信息发布之后,有些用户的个性化语言,在恰当的社会语境下,借助网络快速地得到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而成为社会化用语,即流行语。模因论是最近十年内在国内人文社科,特别是语言学领域盛行起来的一种语言分析理论,它为研究语言的进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2017年7月,《齐鲁晚报》利用360搜索,依照词语在论坛、网站、社交媒体出现及使用频率,对2017年上半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盘点,“我可能V假的N”入选2017年上半年10大网络流行语,其中“V”一般是动词过去时态,“N”是表示说话者经历的名词。本文结合模因论,探讨流行语“我可能V假的N”的产生、发展等进化过程,分析其从弱势模因成为强势模因的过程。在研究流行语的生发过程中,透过语言模因研究其传播规律,可以在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因而具有实际意义。 二、模因论与自媒体流行语 道金斯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推崇者,他根据基因(gene)创造出模因(meme)。模因最早出现在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里。道金斯说过,模因是存储于人脑中的信息单位[2]。后来他又表述道,模因自我复制的途径是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3]。道金斯称模因可以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4-7]。正如基因可以发生变异,语言、观念此类的模因也会在传播过程当中发生变异,而这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国内对模因(meme)研究的文章始见于2003年,国内学者对meme的译法有:文化基因,理念因子,密母,糜母,幂姆,模因。其中何自然的译法“模因”得到广泛接受。模因,蕴含着它是一种模仿现象,与基因相似。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8](何自然,2007)。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任何字、词、句、段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是把语言复制到头脑里的过程[8](何自然,2007)。以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传承就是模因的传承,新流行语的诞生就是强势模因的诞生。流行语是指通过人们不断地复制而得到传播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是全体网民的集体智慧,反映了某种普遍的心理和情感。在成为流行语之前,某个字、词或语句是弱势模因,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等待着被激活而成为强势模因。自媒体中生发的流行语,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心理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过程,之后弱势模因得到激活,个性化词语变为社会化词语。 从成熟的社交自媒体——微博和微信来看,用户倾向于碎片化阅读[9](高梓涵,2013),每则消息不宜过长,而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能减轻阅读的难度和增加阅读的趣味。自媒体中产生的流行语,便具有这样的特点。有些流行语可以适当变换表达形式,能体现用户的创造性,因而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使用流行语,用户的娱乐心理得到满足,自我表现得以发挥,宣泄情绪得到释放,积极态度得以激发[10](杨帆,2016)。通过自媒体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可以更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促使政治模因更长时间存留在大学生的认知系统中,为进一步形成强势模因提供可能[11](施丽红,2015)。自媒体的流行语正是在这种社会语境下产生的。 三、基于模因论的“我可能V假的N”的分析 (一)发展过程 从内容上看,“我可能V假的N”始于一则新闻。2016年12月下旬,有新闻称俄罗斯的不法商家将含有酒精的个人洗涤用品,制成假酒销售,导致多人中毒甚至死亡。于是,“我可能喝了假酒”开始在微博上流传。此后的2017年1月,正值学生期末考试,大学生将“我可能V假的N”这一句式作了充分的演绎,如: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我可能划了假重点。随后是2017年春节,网民在自媒体上分享春节期间的不如意事,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