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西部学刊》(2015年10期).docx

  • 0
  • 0
  • 约2.37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西部学刊》(2015年10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作者:廖维玮 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10期 摘要:社会文化造就社会性别,反之,社会性别的构建加强了一种文化认同,男性性别气质被构建成坚强的、阳刚的,而与之相反,女性就是温柔的、体贴的。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化的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社会性别,由于多元化的个体发展,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可能由个体的差异来取代,也会摧毁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和传统的家庭结构。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社会性别这一概念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探讨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弱化了传统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差异;二是增强了两性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三是加速了传统家庭结构的转变。本文认为社会性别可能会消亡,传统的家庭结构也会改变,网络化个人主义会使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个人主义;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传统社会里,我们只以生理性别来划分男性和女性,而社会性别这个概念,《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解释为社会文化形成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1]社会文化造就社会性别,反之,社会性别的构建加强了一种文化认同,人们普遍认为男性的形象就应是坚毅的,阳刚的,具有责任感的,而女性就应是温婉的,阴柔的,具有依赖感的。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有太极这一重要的范畴,宇宙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太极图中阴阳虽泾渭分明,但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可以得到调和。传统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就是一阳一阴。然而,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演变成父系氏族社会,概念一直停留在女权和男权上,两性社会地位难以得到平衡。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变迁,传统意义上靠体力优势的产业不再一统天下,一些职业需要智力和综合素质,女性从传统家庭的束缚中走出来,以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职业女性开始走上生活舞台,女性开始承担事业女性和家庭女性的双重角色,两性社会角色开始变化。 除了生产结构的变迁为两性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空间,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崛起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其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人们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各种定制化的服务,让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伸张。互联网重新塑造了一种文化和思维,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女性主义认为新媒体时代是女性争取更多权利的良好契机,互联网从另一层面上解放女性,使女性增强自身素质,拥有表达自我诉求和追求自身权利的渠道。这种对女性自身的思考都是在男权社会下产生的,在这一基础上,社会网络的发展可能将两性的问题带入新的领域。 美国社会学者威尔曼把社会网络分为三个时期,小盒子结构、全球地方化的社會结构和网络化的个人主义。网络化个人主义时期,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将人们从家庭、社区为中心中解放出来,形成以人为节点的传播模式。这种个人对个人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个人化的社区,更加注重和强调个体的发展。网络化的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社会性别,不再大而化之的用两性群体的特征来分析差异,也不再赋予男性和女性固定的标签,由于多元化的个体发展,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可能由个体的差异来取代,也会摧毁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和传统的家庭结构。本文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社会性别这一概念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探讨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性别概念的源起和发展 社会性别是贯穿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女性学者安.奥可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她认为社会性别是建构的。就如法国女哲学家波伏娃曾经说过:“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它其实是变成的。” 美国女性学者坎达斯.韦斯特和奇默尔认为:“社会性别是一种获得的地位,这一地位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的。”《牛津社会学词典》的定义是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的由于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社会性别不仅指个人层次上的认同,而且 指结构层次上的在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 在西方,尽管对社会性别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上认为社会性别是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建构出来的,在互动中形成的,在文化中发展的,性别认同具有共通的衡量标准。社会性别强调差异性,决定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不同,男性性别气质被构建成大丈夫,而与之相反,女性就是小女人,这种不同的气质建构决定了男女社会角色的分工,偏于柔弱的女性承担家庭事务,刚强的男性外出务工。在东方,以中国为例,认为社会性别是可以变化的;女性是发展的主体,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与男性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研究女性问题应该放在宏观的社会背景和权力格局中,认识到社会对于女性发展的限制;关注不同政策对两性的影响。社会性别理论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不平等的两性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