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形体规范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3期).docx

  • 0
  • 0
  • 约2.01千字
  • 约 11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古代汉字形体规范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古代汉字形体规范研究 作者:刘丽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3期 摘 要: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历代以来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整理规范。纵观整个中华文字史,每一次新王朝的建立必然带动文字的规范和统一。从整个历史来看,除了政府的强制性规范外,对汉字规范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四种:石刻文字、历代字书、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和科举考试。本文试从这四方面对影响古代汉字规范的潜在方式作一论述。 关键词:汉字规范 石刻 字书 书法家 科举制度 汉字规范自古便存在,这需从汉字的起源说起。汉字的起源至今有以下几种说法: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图画说、成一起文说、符号说等。无论汉字源于何种形式,当人类社会日益发展,人们所要表达的事物日益繁多,文字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受地区和方言的影响,各地所造的文字必然有所差异。为了交际的畅通无阻,要求人类对文字作一整理和规范,这一工作应该是由以仓颉为首的一批巫史所作,故历来人们认为汉字由仓颉所造是不无道理的。可以说古代汉字的规范应该是始于仓颉的,但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文字规范是秦始皇时期丞相李斯所提出的“书同文”的汉字规范政策。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争相称王,“田畴异亩,车途异轨、文字异形,言语异声”,“是非无正,人用己私”(《汉书·艺文志》),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交流。因此,“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书合者。斯作《仓颉》、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到此为止,汉字在形体上得到了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汉字经秦代规范整理以后,形体基本固定,为以后汉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汉字规范的序幕。 汉字的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体结构的规范;一是字形的规范,即字的形体规范。字体结构的规范主要是指构字方法,即传统的六书中的四体: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的形体主要指汉字的形体变化,如篆、隶、楷等,对这些字体的统一和规范即字的形体规范。本文主要以古代汉字的形体规范为主,阐述对古代汉字形体规范产生重要作用的几种途径。 一、石刻文字对汉字形体规范的作用及价值 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教经典,其中多以镌刻儒家的经书为主,即以十三经为主;而道家以镌刻《道德经》为主。我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石经有西汉的熹平石经、曹魏时期的正始石经、唐代的开成石经、五代后蜀的蜀石经、北宋的北宋石经、宋高宗时期的南宋石经和清代乾隆五十六年所刻的清石经。这些石经在镌刻之后,较竹简、纸帛易保存,同时由于字体优美,成为时人及后代观摩的标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字形体的规范。下文对我国历史上三大主要石经对汉字形体的规范所起的作用及其流传价值作一介绍。 熹平石经,于西汉灵帝熹平四年在洛阳太学开刻,由著名书法家蔡邕等人主持镌刻。西汉末期,由于古文经的发现,导致了今古文之争愈演愈烈,各家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具有说服力,甚至不惜改易经书中的文字,造成了当时经籍文字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的传递和人们的正常交流。因此,汉灵帝下诏让蔡邕等人刊刻石经,史上称此为“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熹平石经采用隶书镌刻,故又称今文石经,所刻经书包括《易》《礼》《春秋》等七经。碑刻成之后,众人竞相模拟,“其观视及摹写者,乘车日以千余辆,”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经书对儒家经典文献的内容及文字通过镌刻于石碑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减少了经典典籍的误传、误写,同时对文字的书写也起到了规范作用。 正始石经,刊刻于曹魏正始时时期。东汉末年,古文经的地位大大提升,为了使得古文经得以保存,于曹魏正始年间刊刻《尚书》《春秋》。该刻石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文字刊刻而成,故又称“三体石经”,又以其所处年代而称“魏石经”或“魏三体石经”。三体石经所用的古文、篆文及隶书对当时及秦代的文字字体进行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意识到字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是“转移”的。这种历时的比较和规范,促进了后来的学者对字体演变的肯定和对当时字体规范的认同。 开成石经,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长安开刻,刻有《易》《书》《诗》及“三礼”等十三部儒家经典。该石碑共有114石,文刻两面共228面,其每一经篇的标题为隶书,经文为正书,刻字端正清晰,按经篇次序一气衔接,历时七载才刊刻完成。其字体端正,为当时人们的观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楷书字形也因此稳固下来,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规范。 其后的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即清代的清石经都以刊刻儒家经典为主。这些石经一方面较为全面地保留了文献的内容,使得儒家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对汉字的规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历代文字的规范离不开石经的影响。 二、历代字书、字典对汉字规范的作用 除了刻于石碑之上规范字体的石经外,··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