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3期).docx

  • 0
  • 0
  • 约2.41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作者:杨丽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第03期 摘要: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索构建植入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的“423”人才培养模式。“全链条”“多场景”地将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植入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进行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和优秀行业文化熏陶,关注学生在社会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精神;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3-0052-05 作者简介:杨丽(1966—),女,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与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面上重点课题“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ZW2022213);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指出,“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育不能仅限于成绩提高之类的短期目标,而是要关注完整人格的培养,关注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加强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教育,关注学生在社会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可的具有职业特征的持续、稳定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职业人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1]。职业精神包含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纪律等方面内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行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某个行业内企业和员工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群体意识、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器物环境、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行业文化有三个层次,其核心层次是行业价值理念,它是行业内判断是非、正误、价值的标准和共识。例如,企业树立了客户至上的价值观念,那么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各项决策的标尺。行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制度层面,包括管理模式、沟通模式、行业纪律、规则惯例等。价值观要在制度层面上具体规定出来,例如,要把客户至上的价值观通过制度、规则、惯例等形式规定和固化。行业文化的最外层是器物层面,它是行业文化的表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包括行业从业者的行为举止、着装仪表、企业环境、设施、产品等。同样,价值观也要在器物层面展现出来,例如,要把客户至上的价值观通过接待客户时尊重和礼貌的言行举止传达给客户,设计出让客户体验良好服务的环境等。行业文化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也是行业管理的灵魂与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义,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过于倚重关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为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显性的、浅层的职业素养表现,仅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容易变成单调僵化的工作机器。如果缺乏职业价值信仰和判断,缺乏深层次的工作内驱力,就不能体现高素质,不是全面意义上的“职业人”,很难实现长期向好的职业发展。因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有职业精神教育引领和行业文化熏陶,并藉此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某个行业领域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职业精神与行业文化教育研究现状 郭琴认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合二为一的教育,要避免把学生培养为纯粹的“技术劳动者”[2]。王金娟从职业精神培养的价值性出发,认为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3]。朱永坤认为应实现工业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与高职学校文化的融合,将教育关注的焦点从单方面的技能扩展至行业的文化层面和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整个历程,这也是产教融合的深层次表现[4]。杨伟鑫、丘东海认为行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复合性与动态性。一方面行业文化既有区域文化的特性,又有企业文化的共性,通过融合二者的合理内核,形成丰富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行业文化能反映企业业态的变化,不断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5]。李小林从职业精神的路径选择出发,认为高职生职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