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反应理论对英美当代学者小说创作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2期).docx

  • 0
  • 0
  • 约2.32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接受反应理论对英美当代学者小说创作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接受反应理论对英美当代学者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江玉娥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接受反应理论对战后英美当代学者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学者小说中对文学传统中某些叙事结构及文学经典的再创造,关注日常生活、关注族裔问题与身体写作等是对接受反应理论框架中读者期待视野、隐在读者、读者反应等的积极回应。 关键词:接受反应理论;学者小说;期待视野;隐在读者;读者反应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2.0019 英美当代学者作家的小说创作与接受反应理论关系密切,但国内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研究并不多。目前学者小说的研究多从叙事学、伦理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作品的叙事技巧、女性问题、民族性等问题,而对于学者作家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其创作方面探讨较少。发韧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反应理论是文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文学研究重点的一个根本性转向。读者的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在文学与社会、作者与读者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读者通过积极的阅读行为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并以不同方式渗透到文学创作中,成为影响文学创作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英美当代文坛涌现出的学者小说(academic novels)是接受反应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具体体现。本文拟通过梳理读者在文学理论中地位的变迁,分析接受反应理论的一些核心理念与学者小说中的部分文本,阐述学者小说创作与接受反应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边缘到中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地位的变迁 “读者”是接受反应理论的核心概念,读者处于其研究的中心地位。在西方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中,读者地位变迁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直到20世纪下半叶读者的中心地位才逐步确立。 (一)边缘期 从古希腊时期到近现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以作者为中心到以文本为中心的转换,作者的灵感、情感、理性或审美体验及文本的语言、形式等相继成为研究的中心。在文学艺术从创作到阅读欣赏,“作者-文本-读者”的一系列环节中,读者总是被遗忘或被忽视。文学批评更是合法地排除了读者的参与,即便是在20世纪众多的文学理论,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等理论中,文本的创作与阐释只涉及作者与文本,与读者无关。尽管历史上有理论家,如中世纪的阿伯拉(Peter Abelard,1079-1142)、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斯特尔维屈罗(Lodovico Castelvetro, 1505-1571),曾关注过读者的需求,发出过文学创作世俗化的呼声,但读者依然处于文学活动的边缘状态。 (二)初露端倪时期 读者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那里初步受到重视。1927年,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1953)中提出,只有此在(人)才是关心自己存在的存在者,才会去追问存在的意义。“此在(人)”与其他存在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在“以领会着存在的方式存在着,”[1]16 “对存在的领悟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规定。”[1]16在海德格尔这里,读者的理解活动被提升到本体论高度。同时,他还肯定了读者已有经验在阐释中的作用,指出存在于时间之中的此在“一切解释都有其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和先行掌握”[1]279,换言之,读者已有經验是其理解的前提。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理解活动的阐述为读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后,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00-2002)进一步发挥了海德格尔的观点,认为读者与文本都存在于历史之中,并提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读者个人的前见,理解实际上是读者现在视界与过去视界“视界交融”,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视界,完成理解。理解“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2]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已经开始重视读者的作用,虽然他们主要关注读者对哲学文本的理解,但其理论观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接受美学创始人尧斯。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解释学文论的产生,读者开始以阐释者身份进入文学研究领域,然而其主体地位依然被褫夺。在阅读阐释活动中开始被提及的读者依旧隶属于作者或文本,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必须从作者和文本出发,围绕它们进行阐释活动。譬如,现象学观点认为文本是作者意识的产物。读者要想更加客观地解读文本,必须排除自身已有的各种经验或偏见,“本真地投入作品世界中,再次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观念。”[3]而前期解释学则提出,解释要奉文本为圭臬,读者必须努力克服自己与文本间的距离,重建文本的具体情境,进而更客观地解释文本。在众多研究者的推动下,读者从边缘走入人们的视野,逐步为自己在文学研究活动中争取到一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