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登县城镇地区称呼语演变的调查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4期).docx

  • 0
  • 0
  • 约2.9千字
  • 约 2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甘肃永登县城镇地区称呼语演变的调查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甘肃永登县城镇地区称呼语演变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乃玲 郁万霞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甘肃永登县城镇地区称呼语的演变,主要研究亲属称呼语、特殊亲属称呼语、名字和零称呼语。通过对452份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父亲、岳父母、父辈邻居和配偶的称呼语发生了变化。由于教育的普及、媒体大众化、人口的流动和集中以及男女平等潮流的影响,本土的某些特殊的称呼语丧失了自己的地位,让位于普通话中的称呼语。这使得地域文化受到了冲击,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特色。 关键词:称呼语 演变 城镇地区 一、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甘肃永登县城某些称呼语的演变。称呼语是言语交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传递的第一个信息。当一个人称呼另一个人时,不仅仅是为了开始交际,同时也是为了确定彼此的关系。实际上,称呼语最能有效反映交际者的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情感、态度等。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二、文献综述 称呼语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但是界定它并非易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称呼语的定义(Fasold,1990;Wales,1996;Richards,2000;陈夏芳,1997;么孝颖,2008)。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尝试这样界定称呼语:称呼语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说话者直接称呼面对面的谈话对象的词语,即本文要研究的是口语中的面称。关于称呼语的分类,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给称呼语做了分类(Braun,1988;陈松岑,1989;祝畹瑾;1990;卫志强,1994)。祝畹瑾(1990)认为,汉语称呼语可分为6类:1.亲属称呼语;2.特殊亲属称呼语;3.姓名;4.通用称呼语;5.职衔;6.零称呼语。本文在研究的时候以祝畹瑾的称呼语分类为参照点,分析研究一些亲属称呼语、特殊亲属称呼语、名字和零称呼语的演变。 19世纪60年代,Brown & Gilman(1960:24)研究调查了欧洲主要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后发现许多语言中的第二人称代词都有两种形式,一个用来称呼与说话人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比说话人地位高的人,另一个用来称呼与说话人关系亲密的人或比说话人地位低下的人。Brown & Gilman提出这两种代词的选用取决于两个语义关系:权势(power)和同聚关系(solidarity)。权势关系是指交际过程中一方在某一方面居于优势,而另一方在此方面处于劣势,同聚关系与亲密、平等相联系。Brown & Gilman用拉丁词语vos和tu的首字母大写分别表示这两种语义关系,通常写作V和T。为社会语言学称呼语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后欧洲的语言学家(Kocher,1967;Bates & Benigni,1975;Paulston,1976)都相继研究了各自民族的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运用并发展了Brown & Gilman的研究模式,同时指出了Brown&Gilman研究的不足。后来,Brown&Ford(1961)将此理论运用到美国英语的称名道姓的研究中,提出了对等称呼语与非对等称呼语模式(reciprocal and nonreciprocal patterns),进一步丰富了权势和同聚关系理论。其他较有影响的学者还有美国语言学家Ervin—Tripp和Braun。Ervin-tripp(1972)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Sociolinguistic Rules of Address)一文中扼要概括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称呼语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及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语系统的情况。他指出,称呼使用中有一个选择结,及称呼语选择的诸可能的制约因素。Braun(1988)在《称呼语》(Terms of Address)里详尽描写了英、德、法、俄等语言里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对称呼语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汉语中对称谓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尔雅·释亲》。之后,有汉朝刘熙的《释名》,三国时期魏张揖的《广雅·释亲属》,南北朝时北周卢辩的《称谓》五卷,唐朝刘知几的《史通·称谓》,清朝梁章钜的《称谓录》三十二卷等(幺孝颖,2008)。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对称谓语的解释和汇总。20世纪,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兴起,称呼语的调查与研究更成了一热门话题。语言学家赵元任(1956)在美国的《语言》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汉语称呼语”(Chinese Terms of Address)的文章,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描述,但是对称呼语的动态变化方面没有涉及。祝畹谨(1983,1984)对建国后到八十年代期间的社交称呼语“同志”“师傅”的出现、通用、变化及与其他词的搭配做了历时研究,指出称呼语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对我国社会语言学的研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