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6期).docx

  • 0
  • 0
  • 约1.08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 作者:王福萍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6期 摘 要:“舍得”一词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常被佛家作为一种禅理来启迪心智,这时“舍得”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词,当它频频后接宾语时才开始迈向词的行列,最终凝固为一个独立的词。它的成词与“得”的语法化和“舍得”的词汇化有关,同时又受语义基础、认知心理和使用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得 舍得 词汇化 语法化 有人认为“舍得”一词出自于《了凡四训》,然而,《了凡四训》周篇文章并没有“舍得”二字。只是《了凡四训》里的故事,无不与“舍得”二字有因果关系。其实“舍得”作为一个词连用,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集新书》中,如: (1)库藏皆充施,未委天心舍得无。 (2)可能舍得己身,与我充为高座?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在古代,“舍得”这种思想经常与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 由其源头词义可见“舍得”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舍谓之割舍、舍弃,“得”谓之获得、得到,二者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矛盾概念。然而,“舍得”在《辞源》和《辞海》中都查不到,《现代汉语词典》收入其中,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从这里已经看不出“得”义,而只保留了“舍”义。本文试图从“得”的语法化和“舍得”的词汇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舍得”的成词过程,并进一步探究这一过程的动因和机制。 一、“得”的语法化与“舍得”的词汇化 江蓝生(2000)指出:“语法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实词逐渐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二是指短语或词组逐渐凝结为一个单词的过程,可分别简称为词汇的虚化和短语的词汇化。”“得”字的语法化,主要指“得”虚化为助词、助动词的过程,前贤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而且在大多数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王力先生的虚化观点,即“得”的虚化过程为:(实词)获得→(助动词)达成→(助词)可能。王力在《汉语史稿》(语法分册)中提到“‘得’字后置以后,在另一些句子里,‘得’字又具备了另一种意义,即‘达到行为的目的’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往往使‘得’成为倒装的‘能’”。蒋绍愚先生也认为表可能的“得”是由表达成的“得”发展而来的。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下面将“得”字这一语法化过程做一简要概述。 “得”字最初作为实义动词,指“获得,得到”,单独作谓语。如: (3)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庄子·山木》)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随着汉···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