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眷恋与地名移用-《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4期).docx

  • 0
  • 0
  • 约1.2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故土眷恋与地名移用-《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故土眷恋与地名移用 作者:周日安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04期 摘 要:人们对故乡老地名绵延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叫地名感情。老地名是传承历史的文化桥梁。漂泊异地的人们直接将故乡的地名挪移到新的定居点上,是地名感情和地名忠诚的突出表现。南海的洙泗、三山、简村、瓜步,都是满载着思乡情愫的移用地名。地名移用刻录着族群迁徙的历史,蕴涵着故土眷恋的感情,标志着乡风民俗的传承与扩散。 关键词:地名感情 地名移用 洙泗 三山 乡风民俗的传承 地名是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地理实体专有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构成地名的指位功能,呈现地名的自然属性。地名源自约定俗成,是名与实、音与义的社会契约,命名、重名、更名、废名,无不受到社会、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地名又是一面镜子,真实记录着社会生活及其嬗变的轨迹:表现出广泛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标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宁买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贺知章的诗句和客家的民谚,概括了人们对母语的深深依恋和无比忠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语言感情。同样,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有着一份梦牵魂绕的眷恋;对故乡老地名,绵延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叫地名感情。 老地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传承历史的文化桥梁。漂泊异地的人们直接将故乡的地名,挪移到新的定居点上,是地名感情和地名忠诚的突出表现。南海的洙泗、三山、簡村、瓜步,都是满载着思乡情愫的移用地名。 叠滘位于美丽的珠三角腹地,河汊交错,民风淳厚,为南海区桂城街道辖下的富庶之乡。南宋淳佑至咸淳年间(1241~1274年),孔子后人为躲避战祸,背井离乡,从山东南逃,经南雄珠玑巷,来到南海叠滘定居。为了纪念故土与不忘根本,他们从家乡的河流洙水、泗水中各取一字,将新开的村子定名“洙泗”。洙泗西临佛山水道,是南海的古村落,具有700多年历史,当地人习惯称为洙泗里,以孔姓人居多。 洙泗曾是流经曲阜附近的两条河流,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始祖孔子在这里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礼记·檀弓上》载有曾子和子夏的对话:“吾与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间”。后世以“洙泗”代称孔子及儒家礼仪教化之风,如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洙泗之风,阐迦维之化。”唐·卢象《赠广川马先生》:“人归洙泗学,歌盛舞雩风。”宋·张孝祥《六州歌头》:“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湖南岳麓书院,继承了孔子的儒家之风,被誉为“潇湘洙泗”。“洙泗”成为儒家文明的象征符号。如今,曲阜城北依然保留着洙泗书院。 南海洙泗籍作家孔捷生,又名易大旗,工于中短篇小说。他的《姻缘》和《因为有了她》获得1978年和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普通女工》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当时红极文坛,与刘···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