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3期).docx

  • 0
  • 0
  • 约1.92千字
  • 约 10页
  • 2023-06-21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 芳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第03期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与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又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我国起步较晚。面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及实施起步晚、发展缓的状态,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良性循环运转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身处国际市场的中国也深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取消“保护”措施。没有了“保护”,我国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相比国外企业,我国企业在内控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认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这样,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 虽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大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政策的变化仍然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变化的主要方面。从政府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治理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从上市公司自身方面,在我国上市公司模式运营的若干年里,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出现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事件。这些事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严重程度上都不比美国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轻,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二、中美内部控制理论的对比分析 (一)形成机制上的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是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参与制定准则,在程序上提高透明度,贯彻民主化决策原则。例如,美国COSO报告就是由多个专业团体发起组织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在形成机制上则极具“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参与制定过程;專家和教授的影响较大;最终定稿采取的是征求意见而非民主投票的方式。 (二)性质上的比较 美国内部控制规范是非官方的职业自律组织负责制定和发布的,其性质相当于职业界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是一种自律性的标准。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主要制定者为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和中注协等,是一种兼有自律和他律双重性质的标准。 从形成机制及性质的比较可以看出:政治环境决定会计服务的对象。政治环境的差异,使得美国政府并不直接制定相关控制规范,而是交给民间机构或组织来完成;而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则由政府制定颁布。另外,我国处于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只能先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规定,然后再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目标的比较 2000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称基本规范)所设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为: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与美国早期以审计为背景的内部控制目标极为接近,而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加拿大COCO报告、MBNQA以及IIA 内控准则的目标都相差甚远。以审计为背景的内部控制目标,其实质是为解除审计责任服务的。强大的机构投资者们对公司施加的压力日渐增长,使得内部控制对公司目标以及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的关注比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关注更为重要。因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内部控制目标层次相对还比较低,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及约束力相对较弱。 1992年的COSO报告提出内控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合理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两个传统的内控目标。相对于早期的内控制度只强调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两个目标而言,有了进一步的拓展。2004年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中细化了···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