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现代企业》(2014年10期).docx

  • 0
  • 0
  • 约1.17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现代企业》(2014年10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 作者:杨珂 来源:《现代企业》2014年第10期 一、当前我国农民养老所面临挑战的主要方面 1.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达到较高比重时的人口结构状态,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是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当前人口老龄化是根据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在国家总人口数中的比率决定的。近20年来,计划生育使中国少出生了3亿人,与此同时是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据中国人口学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就我国农村的现状而言,尽管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加上近几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将使本世纪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率高于城镇,从而使养老的绝对需求量扩大。在农村经济仍然落后于城镇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农村养老压力会更大。 2.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在农村,农民的退休制度尚未建立,农村老人的养老没有社会保障。从农村老人养老费用构成来看,多半来自子女供给,老人养老对子女和家庭的依赖性极强。计划生育政策必然带来农村家庭结构的简化,家庭规模的缩小。据估计,我国将会出现4—2—1型的家庭结构,即一个独生子女要抚养一对父母及一对祖父母和一对外祖父母,应该说这样的家庭抚养赡养关系必然会出现。农村户均人口下降,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代际养老功能弱化,必然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 3.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是引导农民消费的需要。引导农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意识也加强了。许多农民认识到,社会在发展和进步,养老不能仅靠子女或传统的土地保障,要参加社会保险。有的农村,农民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了老人公寓、福利院、敬老院,兴办了社会福利、合作医疗,设立了养老基金。这都说明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不仅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农村及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是引导农民正确消费的需要。 4.城镇化进程带来的问题。城镇化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加快城镇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我国长期发展目标的内在需求。“发展小城镇”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村的一大部分人口便随之转入城镇居民户口,可是安置他们的就业问题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的养老问题就变得突出。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会吸纳大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的研究认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迁移,直接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从而冲击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虽然大多数流迁人口···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