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求知导刊》(2021年12期).docx

  • 0
  • 0
  • 约1.48千字
  • 约 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生物教学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求知导刊》(2021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生物教学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作者:吴巍 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12期 摘 要:学科教学实现“五育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生物教学的案例,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五育”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生物教学;五育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2-0077-02 引 言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给全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育人质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径有很多,其中,“五育融合”无疑是基础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合“五育教育”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融合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场所,生物教师应在课堂实践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立成栋梁之材之志,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方法。 例如,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挖草根、吃树皮并取得胜利的画面,之后布置学习任务:红军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靠吃树皮也能生存下来?树皮由几部分构成?树皮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能满足人们对有机物的需求?能不能吃树干中的木质部分得以生存?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上述学习任务。教师以此為契机,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布置了课外学习任务:本土资源中,有哪些植物的树皮可被人食用?带着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学生走出教室,查阅资料,询访本土资源,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黎平县,通过对当地老人的访谈得知,当年红军战士经过黎平时,由于缺少粮草,他们只能以野菜、草根、树皮为食,并把那些能吃的野菜、草根、树皮介绍给当地的侗族人民,而侗族人民也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在黎平县侗族老人的带领下,学生找到当年红军吃过树皮的一种本土木本植物——亮叶桦。学生也尝试着吃了一下这种树皮,纷纷感慨:依靠吃草根、树皮来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他们更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带着吃树皮的感悟,再通过参观黎平会议会址,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了黎平会议在长征这一革命历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一教学活动的完成既使学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红色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二、融合智育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智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生物教学就是依托教材的知识框架“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来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审美能力[1]。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科学家一系列的经典实验:从19世纪末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再到20世纪初鲍森·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知道了植物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传递给下部,使胚芽鞘的下部生长,但这种物质的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后来人们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直到1931年才分离出生长素。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生长素···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