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运用联觉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求知导刊》(2021年12期).docx

  • 0
  • 0
  • 约1.43千字
  • 约 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优化课堂结构,运用联觉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求知导刊》(2021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优化课堂结构,运用联觉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作者:吴婷 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12期 摘 要:小学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萌发表现美与创造美的激情。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抒发情感、启迪智慧。教师要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抒发内心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理论;小学音乐;音乐情感;歌词创编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2-0083-02 引 言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作品用情感联系不同的人,满足人们对情感的需求。联觉是一种感知体验,是由一种知觉体验唤起另一种知觉体验,是非自主的,没有经过大脑有意识的处理过的,是无意识的、本能的。人是感情动物,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鲜明的特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情感充沛的素材,歌唱美好生活,引导学生崇善、向善,陶冶学生情操。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竭力发挥音乐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让他们的人格趋于完善。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通过联觉,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每首音乐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作者内心情感的集中体现。当前的音乐教学更加强调共情、强调音乐体验。联觉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音乐审美体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触动,进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特征[1]。 (一)视觉肢体感觉的联动 音乐关注情感渗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首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情感,有的欢快活泼,有的温柔婉转,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激情昂扬。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产生联觉效应,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情感中。例如,在教学《苗岭的早晨》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苗岭的风光,听鸟鸣,看连绵不断的山峦,一切是那么美好;接着,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特点,并提问:“美丽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那里风景怎样?”“你能将听到的音乐用手势表示出来吗?”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展示旋律,听觉与动作相结合,这是一种沉浸式的聆听,是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来的手舞足蹈。在第二乐章里,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介绍苗族民族乐器芦笙、木鼓,学生跟着轻松活泼的音乐不由自主地扭跨、踢腿、蹦跳,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苗族的寨子,和苗族人民一起欢歌舞蹈。 (二)听觉中鉴赏力的提高 音乐重视听觉欣赏,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要积极创设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学生的听觉器官更加敏锐;要巧妙运用联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观察力与鉴赏力,使他们精细、敏锐地发现音乐中的微妙变化。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中的力度、速度和节奏旋律的···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