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误概念与汉语口误分类-《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12期).docx

  • 0
  • 0
  • 约2.01千字
  • 约 1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口误概念与汉语口误分类-《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口误概念与汉语口误分类 作者:徐娜娜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对前人提出的口误定义及其相关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进而对一百三十余条汉语普通话口误实例进行分析,在通行的口误分类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汉语的口误分类框架。 关键词:口误定义 口误分类 汉语口误 一、引言 口误常见于日常交际中,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Fromkin(1980)提到口误研究始于1895年,Meringer和Mayer收集分析了8000余条口误。之后,以Freud和Culter为代表的学者不断涌现,并在口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比之下,国内对汉语口误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影响较大的有:沈家煊的《口误类例》(1992)是国内第一篇对汉语口误进行系统分类的文章;张宁的《语言研究与口误》(1990)提出口误定义并阐明口误在言语生成中的地位及研究价值,《汉语口误的类别》(1994)对口误分类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陈一的《现代汉语语误》(2002)打破了单一角度观察问题的局限,全面构建了语误的多角度分类体系。另有其他研究成果,如《汉语口语失误研究》(邵敬敏,1993)、《汉语中的口误问题》(孟国,1999)、《汉语口误研究》(姜美玉,2001)、《口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张娟、文旭,2007)等。 自2000年以来,国内对汉语口误的研究热情不断高涨,但现有文献中使用非口误的语料进行分析的研究者不在少数。通行口误分类体系并非针对汉语提出,而汉语与其他语言本身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构建专门的汉语口误分类体系实为必要。 二、口误概念 Boomer和Laver(1968:4)认为“口误是对说话者在言语行为中想要表达的语音、语法或词汇的一种不由自主地偏离”。Dell(1986)将口误定义为“非故意的、非习惯性的对言语计划的偏离”。张宁(1990:29)在前两个定义的基础上添加了口误产生的主体,提出“口误是正常人在言语行为中偶然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使用的语音、语义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由此看来,口误需满足偏离性、偶然性、非病理性和非刻意性四个条件。 另外,笔者认为正确辨别口误还需考虑三点: (一)区别“谈话”和“口头散文” Abercrombie(1965:10~12)认为“谈话”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的语言,而“口头散文”则包括朗读、独白、诗、散文、戏剧对白等等。他指出,“很多人认为我们通常从舞台上或荧屏里听到的,即口头散文,在被演绎得很完美的时候是离现实生活不遥远的……但事实是没有人像小说、话剧或电影里的人物那样讲话”,即口误研究应在“谈话”范畴内展开。 (二)排除方言影响 方言虽与普通话发音相异,但却在其使用者生活所在地被广泛接受,而不能视为口误。 (三)口误主体的界定 Poulisse(2000:136)指出:“二语/外语使用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由使用者对第二语言系统的不完全或错误认识导致的,而是因为语言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口误主体不仅包括本族语使用者,也应包括掌握相关语言能力的外语学习者。 综上所述,将口误定义为“一种具有相关语言能力的正常人在自然交流的过程中偶然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使用的语音、语义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似乎更为合理。 三、汉语口误分类 Aitchison(2008)将口误划分为选择错误(selection errors)和组合错误(assemblage errors):前者包括近义错误(semantic errors)、近音错误(malapropisms)和混合(blends),后者包括互换(transpositions)、承前影响(anticipations)和滞后影响(repetitions or perseveration)。 张娟和文旭(2007)引用了Fromkin(1971)的口误分类:转移(shift)、提前(anticipation)、延续(perseveration)、增加(addition)、减少(deletion)、混合(blends)、代替(substitution)、互换(exchange)。这与沈家煊(1992)的“先置、滞后、互换、颠倒、替代、混合、归并、增减”八类分法较为一致。陈一(2002)在八类分法基础上添加了超长无声停顿、有声停顿、重复和拖音四类。 通过对收集的汉语口误实例进行分析发现Aitchison的分类简洁明了,但对汉语口误分类而言有失全面,陈一添加的四类分法不符合本文口误定义的“偏离性”条件。因此本文拟在沈家煊(1992)的八类分法基础上做相应改动,以求口误类型定义、分类更清晰。因存在同属多种口误类型的口误,所以本文的分类法不是唯一可行的。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