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实践课堂,“新”实习作业.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创”实践课堂,“新”实习作业 摘要: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多而难,高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又消极怠学等诸多原因,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实际难度较大。(笔名:秋风扫落叶)笔者以近几年自己开展的章节《实习作业》教学实践为例,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翻转式的课堂氛围,渗透数学背景、数学文化和数学科学观,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创新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素养;乐趣;实践;活动;技术; 正文 高中数学有十几本教科书,一百多个知识点,教学任务繁杂而无序,通常,老师都是草草讲完,学生大量刷题,以便完成考试目标,即使留出一部分时间,也多是用来复习重点和强调难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多用于考点上,不考的内容则轻轻带过, 不专门安排实践实习等“课外”活动,再加上高考试题难度大、综合性强,于是,学生对数学“背后”的内容,以及数学的文化、科学家的精神、生活中的实际、数学科技的应用、新时代的价值观等无暇顾及。 离开学校,学生始终要面对更多需自己处理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拥有不畏困难的意志,团队协作的情商,逻辑判断的思维,和幸福生活的幽默感呢?2017 年 3 月,在全国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崔波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的提案,创新教育是素养的关键,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创新素养的培养。数学学科的创新素养是多维的、高深的、综合的,必须早早地重视起来,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教会学生调用公式计算题目,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适当的延伸去培养创新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则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意识,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变成局限于知识点的应试机器,而且,教师应重视数学教科书中仅有的 9 个《实习作业》,利用实习作业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亲历亲为,在实践中探究,体验知识形 成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抽象到具体的思维中,理解数学的高贵与神奇,感受 数学创新素养冰冷的“美丽”。 创新素养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将创新素养于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更具创意呢?教师就要在活动上多花心思,下面的四个《实习作业》具体教学片断供大家思考。 一、渗透数学背景,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大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为考试而学习,很少去注意数学背后的来龙去脉,没有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怎样让知识更深刻更活泼呢? 如在选修 1-1 第三章《导数及其作用》的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导数及其应用,对生硬的知识点都已了解,有了比较丰富的做题经验。这时, 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有必要了,现在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其实在当时是经过了大量的推理与论证,经过无数数学家的演算和探究才得来的,在解决了无数个社会问题的同时,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微积分抽象、复杂,不宜形式化的教学,因此,本节课淡化概念及公式,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历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知识点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相关事迹,在课堂上以话剧的形式,表演数学的发展史,活动中重视参与,自主开放,为学生从辩证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机会, 在表演过程中扩展学生对数学历史的认识,感受创新过程的伟大与艰难。 师:一滴水免费,一杯水免费吗? 生:不能免费,一滴水是有限的,无数滴水能构成一杯水,量变成为质变。师:怎么计算甜甜圈的体积呢? 生:把甜甜圈切成无数小块,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圆柱体,就可以计算了。 师:微积分是谁发明的?请小组表演话剧《微积分发展史》(剧本见附 1)。二、融入生活实例,以科学的数学观解决问题 创新需要实践,因此,教师要擅于营造“数学实践氛围”,利用生活实际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合作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锲而不舍, 形成创新的科学逻辑和积极态度。 如在选修 2-3 第三章《统计案例》的实习作业中,笔者布置学生小组合作任务: 调查光明中学高一年级 1——10 班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的知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实践性强。不同于传统的统计课,学生在计算机房动手操作,运用 Excel 办公软件,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并反思,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乐趣,体验成功,体会小组合作中的团队精神,于无形中将过程与知识内化为数学创新素养,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问题 1: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 2:问题中所含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 3:如何设计抽样方案? 问

文档评论(0)

152****99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