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运用 -《青年文学家》(2020年5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隐喻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运用 -《青年文学家》(2020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隐喻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运用 作者:赵庶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05期 摘 要:隐喻是诗歌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使用隐喻,往往可以把一首看起来很普通的诗句,化腐朽为神奇。诗人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另一方面,使诗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本文尝试运用George,Lakoff 等学者的认知理论,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与概念隐喻的关系,进而说明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所不在,理解隐喻正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概念隐喻;中国古代诗词 作者简介:赵庶栋(1994-),男,山西省孝义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01 1. 引言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莱可夫和约翰逊的观点,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是无处不在的,并占据重要地位。隐喻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在人类的思维和认知的深层次起作用,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以系统的方式出现。人类的概念系统不可避免地由隐喻构成。隐喻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 2.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的认知性研究发起于理查德,经过了布莱克的发展,莱考夫为集大成者。在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将基于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对中国古诗词中的隐喻做具体的论述。在详细阐述之前,我将大致介绍一下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考夫和约翰逊是这样定义隐喻的: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隐喻可以看作,从另一个概念域(源域)中理解一个概念域(目标域),例如当人们思考和谈论争论时,他们经常说: 你的观点无法防御。 你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