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青年文学家》(2019年14期).docx

  • 1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浅谈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青年文学家》(2019年1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浅谈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 作者:侯常恺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史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学分为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其中中国文学总体以抒情的形式体现,和西方文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抒情传统”论首先是由陈世骧提出的“抒情传统”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对抒情传统论的展示。同时也将推动中国文学和艺术研究的发展[1]。中国文学史上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的融会贯通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的观点。两者相互弥补了彼此的欠缺,达到了熠熠生辉的效果,探讨了不同文体中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的结合,突出重视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对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通过两大传统使中国文学史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抒情;叙事 作者简介:侯常恺,男,生于1968年9月,汉族,祖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本科,高校讲师,现从事写作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 从不同的角度上来看,例如中国文学史的现况或是文字,都充分支撑了抒情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抒情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但是早前并没有收到学者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且对于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两者之间的论证也不够明确与充分[2]。最近几年人们对文学史的重视越发提高,在此也意识到了两个传统之间的关系并存与互补的。而且大众也时刻关注着文学史的研究,这使得学者们越发思考中国文学史传统是否真正存在抒情传统。同时也令他们反思是否真的彻底了解中国文学史的本质及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一、站在抒情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史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思考的本质问题应该为“中国文学史传统···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