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汉语语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docx

  • 0
  • 0
  • 约2.61千字
  • 约 22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当前汉语语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当前汉语语用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作者:钟 峻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多维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探究了语码转换之主要功能,并阐释了语码转换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语码转换;主要功能;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2-0289-05 Wardhaugh指出,“语码”(code)是一个中性术语,它有别于其它像语言(1anguage)、方言(dia-lect)、语言风格(style)、洋泾浜语(pidgin)和克里奥尔语(creole)等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和社会偏见词语的术语。“语码”指的是包括不同语言及语言变体在内的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一词最早由Hau-gen所使用,他用该词描述他所观察到的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在交谈中根据不同情境时而使用某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停地转换。 近30年来,有关语码转换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许多西方学者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语用学角度对语码转换提出种种理论见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Fishman提出的语域理论、Gumperz的会话策略理论、Giles和Trudgill的言语顺应论和Myers-Scotton提出的语言标记模式理论。国外对语码转换的具体研究主要围绕对日常会话的分析而展开,对书面语言及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与国外语码研究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较集中在书面语码方面。如阳志清、申志奇分别以《傅雷家书》、《围城》等作语料,从交际等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学者黄国文、于国栋则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分析报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随科技的发展,网上聊天已成为受各年龄层的网民喜爱的一种进行交流和娱乐的形式。近些年网络语言的频繁使用已引起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因此,它也属于一种重要的语码转换形式。 本文借鉴语码转换的理论,拟从会话、书面语、网络语体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语码转换使用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并对其主要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性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语码转换使用情况分析 (一)会话中语码转换的几种主要类型 1.中文与外来语码的转换。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国际交往中已成为最常用的工作和交际语言。据语言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会使用英语的人口将超过15亿,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全球将有10多亿人会熟练使用英语。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中英双语的使用者。而随奥运的临近,“学英语热”持续升温。在日常对话中,中英语码转换已是屡听不鲜的语言现象。下面从日常对话中撷取了几个例子以作具体说明。 (1)就这样说定了,okay? (2)今天下午我要做’presentation,我好紧张哦。 (3)我想告诉你you are really sexy. 从语法形式上看,有英语附加语在中文句中的使用,如例(1);某个英文单词或甚至整个英文句子与中文的夹杂使用。如例(2)、例(3)。从词汇学角度看,除一些像E-mail、windowsXP等术语被频繁使用外,英语缩略词也被大量使用,如WTO、NBA、MTV等。如吴仪部长在电视采访中就直接用英语讲APEC,而不是讲“亚太经合组织”。还有一些是英语意译词和音译词的使用,如上传(upload)、下载(download)、哈根达斯(Haa-gen-Dazs冰淇淋)、必胜客(Pizzahat、)时装秀(show)、销品茂(shopping mall)等。扮酷(cool)指人的打扮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与其相对的是“扮蔻”(英文cute音译,意为可爱),形容打扮稚嫩、甜蜜和矫情。而“蔻一代”则是指“12至21岁年龄的年轻人”。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中日语码混用现象,例如流行歌曲中出现日语“沙哟拉拉”(即再见);在一些时尚表演中,曾出现不少年纪尚幼的观众齐呼艺人名字和“卡哇伊”。(日语,可爱的意思)一些日文汉字如“人气”、“写真”、“料理”等也由于与中文频繁混用,而变得不易分辨。时下韩国电视剧、歌舞在我国极受欢迎,可以预测中韩语码混用现象也会逐步流行开来。 2.我国各地区方言的混杂使用。在中国,除少数民族语言外,方言众多。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往往随语境、谈话的主题、场所、言者的角色而使用相应的语体,如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移民和外来打工者的大量涌入,普通话得以推广,而粤语也因强劲的经济背景而声望日高。因此,普通话与粤语在日常交际中往往被灵活转换。 3.用于正式场合的高层语体与日常生活中其他语言变体的转换。选择不同的语码在语用功能和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