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案 第7课 为政•爱国(一).docx

《高职语文》教案 第7课 为政•爱国(一).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课 第 课 为政?爱国(一) 7 为政?爱国(一) 第 课 7 PAGE 4 PAGE 4 PAGE 5 PAGE 5 课题 中国古代辞赋及语录体散文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楚辞的概念,了解楚辞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理解汉赋的概念,了解汉赋的发展和影响 (3)理解语录体散文的概念,了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培育家国情怀 (2)具备社会担当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历史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楚辞的概念、产生,汉赋的概念、发展,语录体散文的概念、特点 教学难点:楚辞和汉赋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3 min)→课堂讨论(15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探索活动(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预习本节课要学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以下问题: (1)为政的意思是什么? (2)你会用什么行动表达爱国之情?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案例,思考并留言讨论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辞赋对为政.爱国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问题导入 (5 min) 【教师】对中国古代辞赋进行提问: 辞赋中的“辞”与“赋”分别是何意思?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导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辞赋。 传授新知 (23 min)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辞赋相关知识 一、中国古代辞赋 辞赋,文体名。在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而叫楚辞;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赋虽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但较多运用散文的手法,与辞已有不同 ……(详见教材) (一)楚辞 1.楚辞的概念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楚辞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所以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详见教材) 【课堂问答】提出问题: 《楚辞》的作者是谁?其中包含哪些作品?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西汉末年由刘向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定名为《楚辞》。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17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2.楚辞产生的原因 (1)楚国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楚辞产生的基础。 (2)楚辞的产生受《诗经》和诸子散文的影响。 (3)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详见教材) 3.楚辞的影响 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就语言而言,楚辞多采用楚地的民间方言口语,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大量使用,对偶句式的使用,使诗歌在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了一种低回婉转的忧叹与哀思,从而富有音乐美 ……(详见教材) 【师生互动】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回答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知道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吗?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二)汉赋 1.汉赋的概念 汉赋是在汉代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各类文体之中,赋的体制最为特殊。它既如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的整齐;又如散文,句型自由 ……(详见教材) 【课堂问答】提出问题: 谈一谈“辞”与“赋”的区别有哪些?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汉代人辞、赋不分,

文档评论(0)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