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案 第3课 人生•正气(三).docx

《高职语文》教案 第3课 人生•正气(三).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课 第 课 人生?正气(三) 3 人生?正气(三) 第 课 3 PAGE 4 PAGE 4 PAGE 5 PAGE 5 课题 经典作品鉴赏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论气节》的内容,并体会其内涵 (2)理解《就义诗》的内容,并体会其内涵 素质目标: (1)体会“经典作品”中作者所传达的浩然正气,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2)学习坚持原则、不畏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 min)→作品导入(5 min)→作品赏析(一)(23 min)→各抒己见(15 min) 第2节课:作品导入(5 min)→作品赏析(二)(20 min)→各抒己见(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阅读《论气节》和《就义诗》,并通过APP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以下问题: (1)《论气节》和《就义诗》都讲了哪些内容 (2)这些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案例,思考并留言讨论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考勤 (2 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作品导入 (5 min) 【教师】讲述《论气节》的创作背景,并提问: 你对气节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通过作品倒入,帮助学生了解《论气节》的创作背景,并对气节的含义有一个大致认识 作品赏析(一) (23 min) 【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论气节》,并对其中生僻的词语进行解释,最后讲解作品的要义 (一)作品精读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朗读《论气节》(可安排多名学生朗读,每人朗读一部分)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一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新的尺度。中年一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青年一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1]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 ……(详见教材) 【课堂问答】提出问题: (1)读过本文后,你认为什么是“气”,什么是“节”?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二)词语释义 [1]冯雪峰(1903—197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阳等,浙江义乌人。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 [2]望门投止:出自《后汉书·张俭传》中的“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3]东林党: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由明朝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 [4]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周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详见教材) (三)认识作者 【多媒体】扫码播放“朱自清介绍”视频,然后结合视频介绍本文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参加了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 ……(详见教材) 【课堂问答】提出问题: 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四)作品要义 本文强调气节是中国固有的道德标准,也是古代士人和后来的读书人信守的道德规范。在政权频繁更替的乱世,气节往往成为考量士人的最高标尺 ……(详见教材) 【课堂问答】提出问题: (1)朱自清所作《论气节》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2)你认为自己应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学生】聆听、理解、记忆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和播放视频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论气节》的内容,并体会其内涵 各抒己见 (15 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毛泽东在《别了,司

文档评论(0)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