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近代湖南汉学谱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期).docx

  • 0
  • 0
  • 约2.68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重构近代湖南汉学谱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重构近代湖南汉学谱系 作者:安学勇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6期 摘要:杨树达于政治思想上与叶德辉有较大分歧,于学术上也认识到叶德辉的不足与局限,但又推崇叶德辉为“旷代之鸿儒”。杨树达通过抬高叶德辉的学术成就,以达到构建近代湖南汉学谱系,乃至进一步树立民国时期湖南汉学正统的目的。 关键词:杨树达;叶德辉;民国学术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44 一、叶德辉与杨树达的师生交谊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我国近代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1897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受教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时务学堂解散后,1899年,又与其兄杨树谷遵父命师从叶德辉,学习中国传统学问。叶德辉于制艺外,授以《说文解字》、《四库全书总目》、《汉书·艺文志》等书,“言《说文解字》为治群书之梯航,《四库全书总目》为读群书之向导。”[1]110谓非此不能得读书门径,令杨树达“每书下句读,日必四五纸”[2]119,这为杨树达后来治学打下了坚实基础。1905年杨树达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归国,依旧向叶德辉问学不辍。叶、杨师生关系密切,1921年夏叶德辉北上访杨,此时杨树达正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叶德辉居北京期间,“遇夫数日一过从,时挟其著书,殷殷请益,其成者必索一序,盖犹承平时在余家园问字时光景也。”[2]119杨树达不仅在学问方面多有请教,还时常与叶德辉共同出游、宴饮、购书、听戏[3]。叶德辉离开北京后,杨树达还经常与之书信交流。1922年7月5日杨树达抵湖南,7日即往拜谒叶德辉,不遇,8日再访[4]。1923年7月杨树达于暑期返湘讲演,21日抵长沙,次日即拜访叶德辉,“阅其所著《说文疏证》。”[5]1925年夏叶德辉再次北游北京,下榻于杨树达寓所,师徒“出则共载游山水,入则谈经论史”[6]。 叶德辉对杨树达的学问尤为赞许。早年追随叶德辉求学之时,叶氏即言杨树达他日成就“必在诸生上也”[2]119。1921年叶德辉北游期间,杨树达将其所著《刘向说苑集证》、《新序集证》、《韩诗疏证》等请叶德辉作序,叶德辉阅后,揄扬有加,谓杨树达“善于著书” [1]112,“遇夫好学之勤,著书之勇,今日之士,诚不多见。”[2]118并称赞《韩诗外传疏证》“大抵援据周秦两汉诸子书载重见复出之事,依类纂集,一一校其讹误,别其异同,分别其书……以本书证本书,洵为不易之论。”[2]109于《说苑集证序》中则言“门人杨生遇夫遍举周秦两汉诸子之书读之,而尽发其覆。或以前证后,而知后者之说引据不诬;或以后证前,而知前者之说考订可信。”[2]116叶德辉尚有诗云:“弟兄才调似机云,瀛海归来学更勤。房魏无功兴礼乐,何如关薛重河汾。”自注道:“昆仲髫年从吾受业,芗诒(杨树谷)有经世之志,屡起屡踬,遇夫则息交绝游,终日阒如也。”[7]595对叶德辉的种种赞许,杨树达则于《郋园学行记》中谦称自己的学问“实则本吾师以经证经之例也”[1]112。 叶、杨之间书信交往频繁,1927年叶德辉去世后,杨树达裱装叶德辉书札十通珍藏。通过这些书信,从中可窥见叶、杨之间的师徒情深。如王先谦曾作《汉书补注》,杨树达遍搜王先谦未采诸书,为之补益,成《汉书补注补正》。对杨树达所著《补正》,叶德辉称赞其“熟于《史》、《汉》文例,又复博览群书,为之考证,自是精心之作。”但叶德辉认为王先谦之书只可供类书之用,为该书进行补正、校勘,“究属虚耗心力,窃谓有此闲日工夫,不如自作他书较为有益。”劝诫杨树达“吾辈读书立志,皆当置身千载以上,与古人抗手一堂,何必喋喋不休偕土偶人共语耶?”并对杨树达寄予厚望:“吾弟好学深思,读书处处得法,故进一解,愿勉励吾弟为第一流人,不愿吾弟于学问重门洞开之时,再为王怀祖、俞曲园也”[8]105-106。叶德辉认为王先谦著书甚多,而精要使人爱不释手者少,故作书一封与杨树达,不赞成杨树达耗神于《汉书补注补正》,言语中充满对杨氏的关怀与期待,师徒感情之深,由此可见。 二、杨树达于政治思想观念上与叶德辉的分歧 晚清今文经学崇尚《公羊》,到了康有为将公羊学说与变法改制思想结合起来,学术与政治混杂一体,使公羊今文经学的意义超出了学术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此种观念经由梁启超掌教时务学堂传至湖湘。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后,以《公羊》、《孟子》为教本,参以排荀思想,以“绌荀申孟”为标识,引孟子诛责“民贼”、“独夫”诸义,为大同精意所寄[9]126。其“绌荀申孟”的目的,即是要打破学界汉学垄断的风气,更有以此为端申民权、倡革命之意。梁氏此时论学术,“自荀卿以下汉、唐、宋、明、清学者,掊击无完肤”,“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这遭到王先谦、叶德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