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文化的传承与乡村社会生活-《西部学刊》(2019年19期).docx

  • 0
  • 0
  • 约3.62千字
  • 约 3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秦腔文化的传承与乡村社会生活-《西部学刊》(2019年19期).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秦腔文化的传承与乡村社会生活 作者:王芳 霍云云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19期 摘要:對琥珀镇的调查表明,秦腔文化在当地农村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弘扬和继承了秦腔文化,同时也实现了公众的经验与意义的共享,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维护村落的友好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秦腔庙会实际承担着本地公共空间的角色,是具有交往行动重要的意义空间,满足琥珀人不同的需求。然而以秦腔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受现代文化的冲击,逐渐消逝在历史的场景中。 关键词:秦腔;琥珀镇;仪式传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9-0109-05 秦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行于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五省。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新社会环境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传播技术不断丰富、文化多元化,快餐文化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秦腔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剧变,受众等资源流失状况严重,秦腔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因此,对秦腔传承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天水是秦腔的发源地,由天水市北道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北道区志》记载:“小曲又称地摊秧歌,境内在明、清时已很盛行,多在农历正月演出。”“天水秦腔原称西秦腔、秦腔,俗称大戏,由小曲演变而来,是境内居民喜闻乐见的领先剧种,不仅有专业演唱人员,即使农民群众在乐意时也都可随意唱出几段,其唱腔高亢激越、花音轻松欢快、苦音悲哀凄婉,表现力强。”①天水民众喜欢秦腔,时至今日,天水的街头巷尾仍然有很多秦腔演唱者的表演,每逢盛大节日和庆典,天水当地都会组织秦腔表演。受天水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天水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秦腔文化,也是该地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的是秦腔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如何传承至今的?传承过程发生了怎样的流变?对当今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的地点主要在天水市琥珀镇,该镇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从地里位置分析,琥珀镇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西北端,地处麦积区、秦州区和甘谷县六峰镇交界处,渭水河畔,宝兰二线、北甘公路纵穿而过。琥珀镇的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分川地和山地,多以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从社会关系来看,琥珀镇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封闭、人口流动缓慢、普遍知识水平较低而形成了较为封闭落后的现实状况。每个村落的划分除却地理因素,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分标志,即每个村落以姓氏划分。全镇辖有罗家村、霍家沟、康李、郭家窑、文家山、关家嘴、唐温、张家寺、西山、方家村、高家庄、马家坡、霍家川等村委会,每个村落的名字与村名姓氏基本一致。因此,在琥珀镇每个村落之间无论是人群关系还是宗族关系,基本情况相差无几,每一个村落都具有同样的代表性。在调研中,根据调查的可进入性,如地缘关系、亲属关系等因素,选择霍家沟为主要研究对象。 我们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集中对琥珀镇秦腔文化及其传承进行了持续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围绕琥珀镇秦腔传承方式及其流变、秦腔传承对当地社会生活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琥珀镇秦腔发展的历程 关于琥珀镇的秦腔文化流传,因地域因素所致,所载史料并不多,调研主要是依据区志、村史和老一辈秦腔艺人的口述史为主。 (一)源于清,始于唱小曲 据王绍猷《秦腔记闻》记载,“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对于琥珀镇的老人们来讲,“我们先人(祖先)手里就有秦腔了,一直唱呢。”秦腔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村民世世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说不清其具体的起源时间,只知道这是自祖先手里就有的,不能丢弃掉。 七十三岁的老一辈秦腔艺人告诉笔者,目前在琥珀镇可追溯的唱秦腔的历史,最早是在清朝,马家坡现在的星火戏班班主家里就保存有一个清朝时期土地爷的道具。据《霍家川村史》记载,琥珀镇最早开始的秦腔表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秦腔,最初是小曲,直至民国初年才开始演唱真正的秦腔。据传,小曲是关中“眉户”或陇东“道情”合体的一种曲艺品种,它的特点是乐器单调,用人少,场地小,投资少,小村小庄易于排练,自娱自乐。小曲的演唱为后面秦腔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受众基础,营造了曲艺类文化的传播环境。 (二)发展于民国,组织拜师学艺 清朝时期的秦腔演奏保留了乐器单调的小曲,至民国初年,琥珀镇开始组织村民去秦州城专业戏班“鸿盛社”观戏学艺,抄取戏本,正式表演秦腔。据《霍家川村史》记载:“民国初年,村民霍彦魁倡导以秦腔代替小曲,派人到秦州城戏班‘鸿盛社’观戏学艺,并设法抄下《红灯记》(古装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