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思想渊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docx

  • 0
  • 0
  • 约2.13千字
  • 约 10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思想渊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思想渊源 作者:唐明燕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 摘要:自信是自强的逻辑起点,自信心为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前提和空间,但要将愿景化为现实,还需要该民族有自强的能力,这样自强不息精神才能实际开展。这是构建自强不息精神所必须的逻辑上的二环。对于这两环,先秦儒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凭借着自身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独领风骚的地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挥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提供了思想内核。 关键词:自强不息;先秦儒学;信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4.025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官方到学界普遍承认的观点。但是,纵观近几年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政策性论述多,现实研究多,而学理层面的理论建构和反思却很少,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能搜索到的以“自强不息”为篇名的论文为例,绝大多数都是结合具体事例来谈论自强不息精神,而且以讲事例为主,这说明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充分。本文拟以先秦儒学为视角,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作为一个立体系统,来论证其学理渊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研究的缺憾。 一、自强不息精神的逻辑起点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想积极进取,就必须对自己保持高度的信心,如果认为自己处处不行,则只能走到积极进取的反面——自暴自弃。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只有对自身有充分自信的民族,才能产生不断进取的動力。因此,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展开,必然以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为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壮丽的河山等等,都可以成为自信心的源泉。若从思想意识方面寻找根源,则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中华民族对“人”在宇宙、社会、人生中地位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个良好的传统,那就是在反思人的地位时,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既敬畏天但又不迷信天和依赖天;而是肯定人在宇宙中也享有崇高的地位,甚至丝毫不比天地鬼神逊色。人因而具备较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中华民族这种理性务实的认识,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儒学的长期熏陶浸染有很大关系。儒学对人之地位的理性认知在先秦时期便奠立了。 人的地位与价值只有在人与外在于人的力量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外在于人的力量粗略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力量;一类是人观念中的超自然的力量。关于观念中超自然的力量,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天”、“命”、“鬼神”这三种。总体而言,在儒家视野中,与现实中自然事物相比,人最为尊贵;与观念中超自然的力量相比,人是中心和目的。下面试择其要点分论之。 其一,与物相比,人最尊贵。对于人作为生命体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先秦儒家给与了充分肯定,例如:孔子赞许“天生万物,唯人为贵”[1]10的观点;孟子以人有仁义礼智四端为由,认为人性优于兽性;荀子更旗帜鲜明地提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2]108的思想。 其二,与天相比,人是中心。先秦儒家倾向于把“天”看作是道德理想的化身,主要在“道德、义理之天”的层面上使用“天”这个范畴,以此为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新天人合一的理念指的就是人与天在道德、义理意义上的合一。这种“合一”,不需要人对天顶礼膜拜,只需要踏踏实实地提高道德修养,尽到对人伦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合于天意了。先秦儒家典籍中虽然多次讲到要敬天、事天、畏天、法天,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借助“天”来证明现实世界中道德行为、道德秩序的合理性,是为了以天为基础来建构对人的道德普遍性与绝对性的要求, 以促使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促使社会秩序如“天”的秩序那样和谐圆满。也就是所谓“天生德于予”[3]72不过是为了将道德上升到超越的层面,使之更有说服力。这与宗教所宣扬的为天和神等超自然力量献身、殉道,匍匐于神意之下完全不同。总之,在先秦儒家的视野里,天道尽管是人道的终极依据,但人道才是天道得以广大的唯一途径。天与人相比,人和人道才是目的和中心,论天是为论人服务的。这样一种对天人关系的理性处置方式,去掉了原始宗教中神秘、狂热的内容,淡薄了“天”的主宰、命定的含义,为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彰显拓开了道路。 其三,命运面前,人大有作为。“命”是盘桓于中国人思想意识里除“天”之外的另一种超人的力量。先秦儒家也和普通的古代中国人一样,在面对人力无法改变以及违背人意愿的恶劣情况时,在对社会发展和个人遭遇感到不理解和困惑时,往往将其归结为命运。但同时先秦儒家反对人完全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认为人在“命运”面前仍可大有作为,“尽人事,听天命”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