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甄经世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7期).docx

  • 0
  • 0
  • 约4.47千字
  • 约 53页
  •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试论唐甄经世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7期).docx

  1. 1、本文档共5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试论唐甄经世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谭利思 王蓉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07期 摘 要:从为君之道、官僚制度建设、养民富民之政三个角度分析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家唐甄的经世致用论。首先,唐甄批判了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对天下的治、乱负有主要责任,君主要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为民众树立榜样,导民向善;还要“抑尊”,以平等、处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臣子,构建新型君臣关系。官僚制度建设方面,唐甄提出恢复“相权”和周朝官制。加强“相权”旨在制衡君权;恢复周朝官制可以“省官”。“省官”的目的在于提高现任官员的收入,官员俸禄丰厚就不会盘剥民众,就可以“兴忠义”。而所有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养民、富民,唐甄提出,政府不仅要重视农业还要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副业,同时还要加大对灾、贫的救助力度。这些都对当下社会的公民德性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治乱惟君;吏治;养民;富民 [中图分类号] B249.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120-009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7.011 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著有《潜书》一书,是明末清初重要儒家思想家。他的儒学思想有着鲜明的启蒙救世的特色。本文将主要从唐甄提出的君主修身以治天下的思想、官僚制度建设思想以及富民养民的施政措施三方面入手,探讨唐甄经世理论特质以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 《潜书》开篇《辨儒》中力陈“儒者言功”的观点,批驳了儒者不计功的说法,为整本书定下了基调。他提出儒者之贵在于“用”[1]6,如果儒者只在乎一己之修为,不造福一方百姓,则为拘儒。可以说,唐甄的经世思想分为两条路线,一是从个体“德性”修养入手,尤其是君主的德性修养。他认为“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1]91,所以“格君心之非”[2]165就变得十分重要,君王有德才能推“不忍人之心”[3]237于天下,这是天下大治的必要条件。同时,作为臣下也应该善学自修,“不矜其能,不伐其功”[1]168,不结党营私,直言敢谏,君臣同心,天下大治可期。二是为政一方的官吏要“以富民为言”[1]154、“以富民为事”、[1]154“以富民为功”[1]150,并提出了富民、养民、恤民、救民、助民、化民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一)治乱惟君 作为心学学者,唐甄也秉承了心学一贯的政治思想,即政治是人格的扩大化。唐甄认为天下治乱的关键在于“君主”是否有道。“治乱在君,于臣何有?”[1]171“人无贤不贤,贤不贤惟君;政无善不善,善不善惟君。君惟有道,虽恒才常法,可以为治;君惟不道,虽有大贤良法,亦以成乱。”[1]172“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至于破家亡国,流毒无穷,孰为之而孰主之?非君其谁乎!”[1]171海内百亿万之生民,握于一人之手,抚之则安居,置之则失望,天乎君哉,地乎君哉!”[1]92 不责臣而责君,也是仲尼之教,“《春秋》之法……君惟不道,不君其君而后动于恶,非人弑之,自弑之也。君而不君,国人不与,社稷不保,国家危亡,而且恶名著于《春秋》,罪在贼臣之上,可不惧乎!”[1]171-172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唐甄才发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252、“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1]253的感叹。这些观点在唐甄生活的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言辞之激烈甚至超过王夫之、顾炎武等与其同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冯天瑜先生评论说,“黄宗羲和唐甄是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两位健将,他们一反传统尊君论对君主制度的种种美化而犀利地指出,至高无上的君主……不过是一介‘独夫’而已”[4]554。不过,唐甄虽然对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评,但是在制度的设计上,他并不主张废除君主专制,而是更多地寄希望于“贤君”,主张通过提高君主本身的修养进而实施善政,最终惠及百姓。 万乘之主的德性修养直接关乎社会的治乱安危,所以“正君心”“格君心之非”[2]165成为首当其冲之事。若君王德性有亏,就会招致各种乱象:“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暴君激乱”[1]92,自夏以后二十一代失天下者皆是因为君主德性有亏,善恶倒置,祸成于渐,最后臣叛人散,亡国、亡天下。君主若德性有亏,即便有皋、夔这样的贤臣天下依然会乱;若君主德性无亏,即便有佞臣天下也会治。唐甄认为尧舜等贤明之君的为君之道,不过就是不失其“不忍人”的“本心”而已,君主“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1]14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他道也,惟全此不忍之心而已矣”[1]254,此“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因其仅为发端,故还须要全此心、存此心。那么君主该如何全此心、存此心呢? 首先,为君者要做到“抑尊”。“抑尊”旨在构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