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6期).docx

  • 0
  • 0
  • 约3.18千字
  • 约 42页
  •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 作者:康书生 杨镈宇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06期 摘要: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对三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京冀最低;京津冀区域整体与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最高,与北京的协同程度最低,反映出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总体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视角和京津冀三地的个体视角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法;资源配置;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112-0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撬动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同样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带动作用,以金融的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的当前状况来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三地金融之间的协同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金融资源分布及配置不均衡、金融竞争大于合作、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缺乏、金融多中心化等问题,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的差异仍然较大。基于此,笔者利用灰色—多层次关联分析法对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以发现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关于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992年,国家有关部门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于2004年达成了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共识。才泽(2014)认为实现金融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1]。祝尔娟(2014)等人认为北京的功能疏散和产业升级给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2]。陆军、徐杰(201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金融业的集聚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起拉动作用[3]。李素梅、李雪、余安然(2014)认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解决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金融政策不协调的问题[4]。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及金融合作,可见以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三地的共识。 (二)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高英杰、游蕊(2014)通过S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分析分别对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进行测量,提出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5]。李文增(2014)认为京津冀三地的经济落差较大,难以形成合力效应[6]。王建廷、黄莉(2015)认为京津冀的要素禀赋虽然有较大优势,但区域分工不明确,导致区域整体发展动力不足[7]。何宜庆、吕弦(2015)运用区位熵和断裂点理论比较了我国主要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水平,认为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较低[8]。 (三)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建议 董经纬、冯文丽(2008)认为应该以金融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的协同发展[9]。戴宏伟、张艳慧(2013)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北京、天津、河北的比较优势,协调京津冀金融业的发展[10]。张永乐(2008)等人则认为应该首先建立统一的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京津冀金融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11]。高岚华(2015)等人提出设立京津冀区域银行或京津冀开发银行,树立真正意义上区域金融联合的理念[12]。王建廷、黄莉(2015)提出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结构演化、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7]。 当前国内外对金融协同发展以及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际建议,但也存在研究系统性不强、深度和广度不足、方法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且缺乏数据支撑等问题。 二、模型与数据来源 (一)灰色关联—多层次分析模型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一个复杂的目标决策问题进行层层分解,然后根据下一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进行主观判定,经过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计算各具体指标对总指标的最终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决策方法,定量数据相对较少。 2.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提出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主要以不完全信息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不确定量视为灰色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系数并利用其取值大小及排序判断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量化度量方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