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7期).docx

  • 0
  • 0
  • 约4.63千字
  • 约 69页
  •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7期).docx

  1. 1、本文档共6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作者:赵华珺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07期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类”“普遍交往”“共同体”“世界历史”等哲学议题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这一思想的理论实质就是坚持共生共赢的伦理观、自由平等的政治观、包容互信的文化观和互惠的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外交、安全、发展、文明和生态五个方面协同共进,同时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角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作用,坚持平等共商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当前新型国际关系,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014-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7.0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诞生之日起,马克思研究哲学的着眼点就不局限于解决一时、一国所面临的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而是致力于在一般的、普遍的意义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和解放的终极奥义。“类哲学”“共同体理论”“世界历史”以及“普遍交往”等概念作为马克思本人哲学体系中具有强烈时代超越性的核心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终将打破阶级、国界、种族等因素的限制,走向联合与共生的发展规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个国家间联系愈发紧密,任何国家都无法在国际浪潮中独善其身,“世界历史”的趋势愈加明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该理论正是立足中国国情与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关乎中国命运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前瞻性构想。 从“和平与发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着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理论源于实践而又归于实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可以窥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源起,反过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反馈。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思想精华,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指明前进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之源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精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他有关人的“类”概念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思维以及对“现代性”的预言,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充分的精神养料。在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关的几个核心议题,对其进行归纳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一)马克思的“类”哲学概念 马克思的“类”概念从根源上看是对费尔巴哈“类本质”观点的批判与继承。但不同于费尔巴哈从“抽象的普遍性”角度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1]5,马克思是从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两方面研究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是“种”的类特性,而作为“人”的类特性则是有意识且自由的生命活动,因为人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世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1]273。并且“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1]274。 可见,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他对于“类”概念的使用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着眼于现实意义上的人,将“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视为人的真正的“类本质”,充分揭示了“人”在其现实性上的普遍共性。马克思所阐释的这种人的“类本质”一方面表现在人通过改造自然并融入自然的“对象化活动”所获得的人与自然的“否定性统一关系”中;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突破抽象力量的扭曲和控制的一体性关系”之中。由此可见,不管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其他人,相互之间都内在地葆有一种辩证的一体性关系。从马克思这一“类”哲学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解读,无疑可以将其视为“社会原生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一体性关系”的命运共同体,这“社会的原生态”系统中没有国家、种族、阶级、地区的界限,是一种原始的朴素共产主义,靠人与人之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感”维系群体的安全与发展。虽然随着生产力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