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下政府间事权优化配置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6期).docx

  • 0
  • 0
  • 约3.49千字
  • 约 33页
  •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人口流动下政府间事权优化配置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人口流动下政府间事权优化配置研究 作者:甘行琼 宋羽 刘大帅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06期 摘要:目前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政府间的事权配置是财政体制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实践中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会带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问题,进而会产生政府间有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配置问题;理论上,人口流动会引致地方公共產品供给的财政外部性,增加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效率配置的难度。 关键词:人口流动;政府事权;财政体制;政府职能;义务教育;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6-0074-06 一、人口流动与政府间事权配置的逻辑关联分析 在英文文献中“人口流动”这一概念并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人口迁移”(Migration)。如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的《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地理单元之间的空间移动,通常涉及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化”。在国际通行意义上,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之间的共性在于人口跨越了一定的地理区域,区别在于常住地是否发生永久性的改变。由于“永久性”难以度量,所以国外区分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实际意义并不显著。可见,国外流动人口或迁移人口的界定依赖于空间和时间两个基本因素。目前中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定义为:“人们超过一定时间长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没有相应户口变动的空间位移过程即人口流动,发生这种人口流动过程的人口即为流动人口”(段成荣等,2012)[1]。可见,中国的人口流动概念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户籍因素。伴随着人口流动,户口登记地发生变化的成为迁移人口,户口登记地未发生变化的成为流动人口[2]。在中国,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区分意义重大。二者在流入地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或者权益是大不相同的,原因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和社会管理的“操作系统”(陆益龙,2012)[3]。 实践中频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会带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问题,进而要求明晰政府间有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配置。理论上,人口流动会引致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外部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激励,增加地方公共产品的效率供给的难度。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外部性具体可以分为溢出和溢入两个方面。溢出效应表现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供给(负担供给成本)某种公共服务的受益外溢到其他地方政府。溢入效应表现为某一地方政府因为其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而受益却不用支付成本。人口流动下,这种财政外部性突出的反映在两类公共服务中。第一是教育。一个人幼年时在某地接受基础教育而在工作年龄时却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工作,提供基础教育的地方政府承担了改善个人人力资本的成本,而工作地的地方政府却因为此人的流入而无偿获得了一部分财政利益。实践中,在人口流动下,高层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较弱,私人产品属性较强;基础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则比较突出。外部性强的教育一般由高层级的政府负责供给有助于将人口流动引致的财政外部性内部化。当然,在完全采用具有使用者付费性质的受益税资助教育的情况下,人口流动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财政外部性,因为完全采用受益税资助基础教育就类似于私人产品的市场交易。第二是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般情况下,正值劳动年龄的人口对于养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较低而税收贡献较高,退休年龄的人口则相反。因此,退休地的地方政府承担了养老和医疗服务的税收成本,而工作地的地方政府却获得了养老和医疗服务的税收收益。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有较强的私人产品性质,其公共产品属性主要表现在受益的外溢性。如果由地方政府承担支出责任,那么相应的社会保障标准也可能出现地区间的差异,从而引起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口)向保障标准高的地区流动,形成福利移民,这样可能会强化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外部性。可见,人口流动会模糊公共产品的受益边界,造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财政收益与财政成本的不对称,从而可能扭曲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激励。这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中可能表现为:随着财政外部性的增强,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一些针对流动人口的限制措施,或者对流动人口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因此,人口流动要求科学配置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二、人口流动下我国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缺陷分析 从制度变迁来看,建国后我国历次财政体制改革均体现出“重财权、轻事权”的改革传统,收入分享方面的改革成绩较大,而事权划分则一直维持原有格局(蔡红英,2007)[4]。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财政法》,事权划分的具体细则主要体现在国务院的一些规章当中,例如,1994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