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码图形艺术中的审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docx

  • 0
  • 0
  • 约2.59千字
  • 约 2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论数码图形艺术中的审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论数码图形艺术中的审美 作者:李勋祥 陈定方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5期 摘要:数字化时代开辟了数码图形艺术审美领域的新境界。数码图形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主、客相对式的审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欣赏层面的主、客互动和情景交融。这是一种以交互为主要手段,以沉浸为主要目的的新的审美活动。结合传统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分析并论述了数码图形艺术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数码图形艺术;审美;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B832.1;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7)05-0676-06 数字化时代,艺术的范畴已经大大扩展。作为新生代的数码图形艺术(或称数字艺术)已经无法完全用传统的艺术标准来定义,数码图形艺术中的审美问题尤其如此。虽说数码图形艺术美学是人类美学理想的承传,但数码图形艺术也决非只是传统艺术的简单数字化,数码图形艺术作品除了继承传统艺术美的合理内核,还集成了三维空间和四维时间的因素,甚至还有触觉和嗅觉。虽然传统的艺术与设计美学可以从数码图形艺术作品中找到身影,但试图完全用传统的美学理论来诠释这一视觉审美新领域则显得捉襟见肘。鉴于此,我们试图从数码图形艺术自身的特点出发,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数码图形艺术涉及的范围广,笔者的研究主要定位于数码图形艺术范畴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数字创作,如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对动态仿真领域中的视听觉以及虚拟沉浸感所带来的艺术审美特性,虚拟现实是重点。结合实际的数码图形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并对这一审美特性进行研究。 一、数码图形艺术中的审美意境论 笔者认为,数码图形艺术既拥有独一无二的审美特性,同时也继承了传统艺术的各种美学精华,因此它拥有审美特性上的双重性。笔者把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方式界定为静态观照的审美;把数码图形艺术作品(尤其是虚拟现实数码艺术作品)的审美界定为动态交互的审美。静态观照的审美精髓在于“澄怀味象”;动态交互的审美精髓在于“沉浸”,数码图形艺术可以是二者的融合和发展。 (一)静态观照的审美论(澄怀味象) 以静态观照的方式进行的审美活动,类似于南朝宋时的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澄怀”是对审美主体心灵的界定。宗炳的“澄怀”承自老子的“涤除玄鉴”和庄子的“心斋”、“坐忘”,虚静的心灵是意境得以生成的心理前提。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都需要“澄怀”。康德认为:“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评判者。”徐复观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恐怕是很难的事。”“澄怀”所要做的就是排除主体的利害感,包括对于祸福、生死、得失、名利等的计较。心灵经过这样的涤除,就归于虚静,此时胸中可装下整个宇宙。主体的生命回到本真状态,以此心境观照眼前的自然,瞬间即可达到契合。这种契合是生命向自然状态的回归,是最自由的生命境界,也只有在这生命的自由状态,才会创造出真正美的艺术。 就艺术作品的全生命周期而言,作者和欣赏者都是艺术的创作者。有了澄静的心胸,便可“味象”。对于创作主体来说,所味之象是自然之象。澄怀后的作者便可以自然之眼观照客观万象,在生命的基点上与大自然了然契合,从而构筑成生动的意象以传达自己的生命体悟和人生情怀。此时意境以意象的形式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中,并通过作者擅长的艺术语言将其物化。反过来,能否读懂作者的情怀,能否了悟人生的真谛,关键也在于欣赏者是否“澄怀”。只有通过“澄怀”,读者才能对艺术作品的意境空间进行再创构,用心灵去感悟艺术作品,从而领悟艺术作品的真谛 总之,作者“澄怀”,从自然中见出宇宙之道、生命之道;欣赏者“澄怀”,从艺术中观照宇宙人生之道。所以说真正的艺术是寄寓宇宙哲理和生命之思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境界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最自由、最理想的生命境界。所以,宗炳在提出“澄怀味象”的同时,又提出“澄怀观道”。可见,“澄怀味象”目的即在“观道”一 观照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之道。 虽然传统艺术以“澄怀味象”的审美方式为主,但数码图形艺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这一审美特性基础上,更偏重于动态交互的审美方式。 (二)动态的交互审美论(沉浸感) 动态交互審美方式是数码图形艺术所特有的,其精髓在于“沉浸”。它的产生机制和美学内涵与澄怀味象方式的静态观照审美论有所不同。虽然不同类型的虚拟数码图形艺术会因为突出了不同的交互特性而具有迥异的美学风貌,如有的偏重于技能的养成,有的偏重于不同角色身份的扮演,但其都有“动态交互审美”方面的共同特征。 1、沉浸感的产生机制。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码图形艺术领域中,沉浸感的定义为:主体全身心地专注于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