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上海体育类专科学校的肇始、发展及历史意义-《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 0
  • 0
  • 约3.45千字
  • 约 35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上海体育类专科学校的肇始、发展及历史意义-《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上海体育类专科学校的肇始、发展及历史意义 作者:吴若熙 王庆军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5期 摘 要: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体育类专科学校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所需体育教师及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为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可见,以上海体育类专科学校为切入点,总结其创办的时代背景,并阐述上海市体育类专科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与办学特点。在思考其办学成就与历史意义之后,得出3点启示:体育工作者应尽己所能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以增加教学弹性空间的方式完善体育课程标准设置,不断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并建立完备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 关键词: 清末;民国;上海;体育类专科学校;历史意义;时代背景;课程设置;办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G 811.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6文献标志码: A 体育类专科学校也称作体育类专门学校,是清末民国时期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承载者[1]。它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欠缺、中小学体育教师匮乏等问题,可以说体育类专科学校(后文简称体专学校)的出现,为新式体育在我国的稳定传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上海作为我国新式体育策源地之一,从清末到民国时期(1905-1948)共有17所体育专科学校,其中中国体操学校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作为众多学校的翘楚,为新式体育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上海体专学校的创办背景、发展概况与办学特点进行研究便于厘清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脉络,有助于转换体专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的研究视角,从而审视我国当年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上海体专学校的历史意义,并提出清末民国时期其发展历程对当今体育院校发展的启示。 1 上海体专学校创办的时代背景 1.1 上海: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縮影 在清末民国时期,上海是我国最早向西方开放“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它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繁荣的商业经济、独立的租借领域及庞杂的人群数量,在我国民国史上写下了属于它独特的印记[2]。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吸收各国先进思想,在文明的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内学者称近代上海是中国受西方影响最大、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多功能经济中心港口,是一个富有反封建传统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发展较为畸形的移民城市[3]。诸多的特性使得上海成为早期中国最接近世界先进文化的城市,从封建社会转型近代社会,这一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矛盾与困惑、成功与失败都能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得以体现,可以说上海提供了近代中国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事物的锁匙,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缩影[4]。随着上海开埠之后,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在这里交融,而体育活动被当作西方移民一种社会活动时,它便在上海这个城市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 1.2 新式体育:作为一种强种强军工具的时代命题 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经历了从根本排斥到逐渐接受,从土洋之争到相互调和等历程。在这些历程中,上海因其特殊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策源地之一[5]。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并非自发性的,起源、发展都在欧洲,也非随着我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中西思想的交融,使其得以普及[5]。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迅速传播是在西方列强通过炮火不断敲打着孱弱的封建政权后,被剥削、被压榨的国民企图寻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主观需要及资本主义扩张的客观条件下合力完成的。尤其是在1901年《马关条约》签署之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天演论、强种强军的观念深入人心,“尚武精神”掀起热潮,日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得到了愈来愈多国民的拥护,这些理念不断冲击旧社会重文轻武的观念。当西方近代体育被当作救亡图存的手段时,它在我国的传播便站稳了脚跟。初期的传播更多是在教会学校,传播范围有限,随着时间推移,留洋归国人士的增加,教育政策的推进,新式学堂的兴起,体育教师的数量愈发匮乏,体育专科学校的创办迫在眉睫。 1.3 师资匮乏:为体专学校的出现提供了空间 民国初期,临时政府意识到教育及培养师资的重要性,面对的是一个百废待兴,高等教育基础十分落后的中国,兴办教育便是临时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高素质人才及体育师资的培养,便在这时开花结果。1912年临时政府初建,令教育部取代晚清学部,并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学堂改为学校,并令专门学校从速开学。1912年10月22日与24日,教育部分别颁布《专门学校令》与《大学令》。就《专门学校令》来说,专门学校的宗旨是“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并将其分成诸多种类,允许私人办学,这为体育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依据[6]。19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修正大学令》,学令的颁布使得大学设置标准得到降低[7]。为解决各省地区的中学生升学问题,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