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推进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推进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推进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1、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据我们对我校学生阅读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普遍阅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朗读水平比较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可是我们听到学生朗读课文,常常达不到这三个最基本的要求,许多学生读得干巴巴的,没有生气,没有感情,更谈不上段落间、句子间的停顿了。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领悟学习方法的能力还不够高。 ??(3)、理解课文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理解得太浮浅,或理解错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理解文章的方法,或是对阅读方法掌握不牢,阅读文章,完全是凭着感觉。 2、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目前我校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指导学生的层次阅读不够 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对学生放心不下。企图挖深讲透,一步到位。在内容上面面俱到,时间占得多。教师设问、学生答,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程序阅读,让学生说出教师心里想说出的话,让学生达到教师心中既定的阅读的“标准”。 (2)注重结果——答案追求统一;忽视过程——个性体验、合作探究。 (3)学生的 阅读兴趣不浓厚。学生阅读量小,不愿读,不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生的阅读仍然处于低水平,考试时,阅读理解题仍然是失分最严重的题。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这种现状促使我们对“学生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提高阅读教学实效的规律性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整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新模式;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提高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具体策略,用来指导以后的读书实践活动。 (2)、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语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同时使本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三.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 2、建构主义认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习的情景、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 3、主体教育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人自觉地、能动地实践活动中,人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精神、创造精神、主体性鲜明的人,这正是教育应承担的培养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如何实施主体教育,“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主体性是实践主体的个性。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表现。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阅读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学生个性为归依,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