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主要内容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述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三、开展护理方案的体会和经验分享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1、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 2、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3、损害心、肺、肾、皮肤、眼、神经、血管等组织及内脏器官,造成多系统的损害。 病因和病机 中医: 与体质的盛衰、气候骤变、生活环境有密切相关性。在营血不足、气血虚弱、肝肾精血亏损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邪侵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气血而发病。 病因和病机 中医: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热邪气,痹阻经络,客于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瘀滞。 病因和病机 西医: 遗传因素、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感染因素:细菌如类白喉支原体、大肠杆菌、链球菌引起无菌性关节炎;病毒如EB病毒、风疹病毒、细小病毒等。 内源免疫因素:细胞因素、体液因素。 疲劳、创伤、精神刺激营养不良等均可成为本病诱因。 尪痹常见证候要点 (1)风湿痹阻: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暗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膶,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6)肝肾亏虚: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晨僵 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温灸器艾灸:灸阿是穴。5. 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 (二)关节肿痛 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5.遵医嘱给予贴敷疗法:取阿是穴。局部皮肤过敏者禁止贴敷。6.遵医嘱中药塌渍。7.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 (三)关节畸形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2.遵医嘱温灸器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4.遵医嘱给予贴敷疗法: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 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2.遵医嘱温灸器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3.遵医嘱耳穴压豆,穴位取神门、心、肾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风寒湿痹者中药宜温服;热痹者中药宜偏凉服。 (1)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两次服用,遵医嘱选用适当的服药时间 (2)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直接服用。如胖大海、番泻叶应沸水浸泡代茶饮。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2.中药注射剂。 (1)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2)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予配置及给药、确定给药速度。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4)中西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 (5)除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共同使用一条静脉通路。(6)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年、儿童、肝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塌渍: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冬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2.耳穴压豆。 3.温灸器艾灸。4.中医定向透药疗法。5.贴敷疗法。6.刮痧。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居室环境宜温暖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