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版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doc

山大版三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仁爱 经典驿站 仁者不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人的品格有高低。仁德之人的优点,亲近他们或远离他们带来的好处或害处。 2、让学生从小养成亲近、尊敬、崇尚、学习仁德之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仁德之人的优点,亲近或远离他们带来的好害处。 教学难点:亲近、尊敬、崇尚、学习仁德之人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教材引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清)李毓秀《弟子规》的选文。 (1)、学生自读《弟子规》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 生1:尊敬仁德之人的原因。 生2: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好处。 生3:不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害处。 (3)、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生:尊敬仁德之人是因为他们说话直接、不讨好别人;尊敬仁德之人会使缺点逐渐减少;不亲近仁德之人做事情会失败。 2、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 真正的仁者,内心糖良,处处替别人着想。他们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 (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5、成长阶梯 (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 (2)学生展示 生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生2:这段《弟子规》选文你背诵得 (很熟/一般/不熟)。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学会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理解仁爱和关爱、礼貌和尊敬之间的关系。领会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2、让学生从小养成关爱、尊敬他人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尊敬他人的父母、关爱他人的孩子的道理。 教学难点:关爱、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娄下》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离娄下》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我们不但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更要尊敬他人的父母、关心他人的孩子 生2:礼貌和尊敬是相互的。 (3)、这里是怎么讲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1: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已的小孩,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生2:有仁爱的人关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2、温馨点击。 教师领学:“仁”的内容。 仁”包括季、馆、忠、等内容,而它们都离不开一个“爱”字一一李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思是朋友之间诚心尽力的爱,是对他人犯错的宽容的爱...... 3、活动广角 (1)我们来制作卡片吧!利用这些卡片,分小组进行背诵接龙比赛。 (2)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行动”,从身边一点一的小事做起吧! 帮妈妈洗脚、扶老爷爷过马路、背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 (3)写一写你的感受吧 爱心行动”总结: 4、成长阶梯 师:通过交流、自我评价对号入座。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能得几果颗,就把相应的☆涂红吧!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熟练背诵 ☆☆☆ ☆☆☆ ☆☆☆ ☆☆☆ 正确背诵 ☆☆☆ ☆☆☆ ☆☆☆ ☆☆☆ 交流讨论 ☆☆☆ ☆☆☆ ☆☆☆ ☆☆☆ (2)学生展示 学生自评与展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 3 仁者克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仁”,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真正的君子是怎么产生的。 2、让学生从小养成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君子的产生。 教学难点: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三段选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1:什么是“仁”? 生2:君子的正道是怎么产生的? 生3:仁德怎么来的? (

文档评论(0)

dakebi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