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义动词“还”的语义演变研究.pdf

“返回”义动词“还”的语义演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返回”义动词“还”的语义演变

摘要

本文从“还”与“返回”有关的本义开始研究,将位移要素和意象图式连接

起来考察“还”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语义要素和引申义的引申特征,并进一步考察

“还”从主要的实词义引申出来的的虚化路径。

动词“还”有丰富的语义意象,早期实词义的产生和后来功能义的发展都有

着清晰关联和演变过程。实词义主要分为“返回”和“转”义,与运动相关的引

申与认知因素关联密切,“归还、交给”“回复”“恢复”“相对、相互”“反

过来”反身义和“回归”义六大义项与[+主体]、[+起点]、[+过程]、[+方向]、

[+运动状态]等位移要素密切相关,其中由“回归”义从[+频次]角度引申出的“仍

然义”是使得“还”的语义功能进一步虚化的重要义项。“还”的功能虚化多为

副词少有连词,多受句法结构、语境、主观性的影响,其中重新分析、语用推理

和吸收是其虚化过程中的主要语法化机制,少有前述的认知隐喻机制。

文章的主体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对

象、选题缘由、研究现状进行了说明,将位移要素与意象图式结合起来对“还”

进行认知分析。第二章对“还”着重对从认知角度由“返回”义引申而来的六大

实词义项进行了语义分析,“还”的实词义引申大多在先秦和汉代已经具有雏形,

隐喻是其引申的主要机制,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引申表现主要体现为语义泛化和句

法搭配的扩展,“返回”→“回归”→“仍然”是一条重要的演变路径。第三章

就“回归”义的后续演变过程进行了描写和解释,重点分析了“还”到副词(表

“转折”“意外”“类同”“并列”“强调”“增益”“程度”等)和连词(表

“选择”)词性的演变过程,结合语料从句法结构和语义主观性等其他演变动因

对“还”的语法化进行了分析。此外,文章从“增量”角度出发与“等级序列”

结合对“还”表增益和程度用法以及表“抑”语义的“尚且”和“勉强可以”义

进行了相应考察,最后对已经主观化了的预期序列进行分析,并构拟了语义图。

结语部分对“还”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相应总结,结合文章结构对演变共性和差异

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研究问题。

关键词:“返回”义;还;语义演变;路径;动因

I

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V

一、绪论1

1.1研究对象和选题缘由1

1.1.1本文研究对象1

1.1.2本文选题缘由1

1.2研究现状和不足2

1.2.1相关论文研究2

1.2.2相关词典研究4

1.2.3研究不足5

1.3位移要素和意象图式6

1.3.1位移事件中的位移要素6

1.3.2“还”的意象图式和位移要素分析6

1.4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8

1.4.1研究方法8

1.4.2语料来源8

二、与“返回”义相关的实词义9

2.1与“返回”义相关的实词义9

2.1.1“归还、交给”10

2.1.2“回复”11

2.1.3“恢复”12

2.1.4“相对、相互”13

2.1.5“反过来”反身义13

2.1.6“回归”义16

2.2“转”义的相关引申22

2.2.1“扭转”→“随即”22

2.2.1“环绕、扩散”→“轮流、循环”24

2.3小结26

三、“回归”义的后续演变27

IV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