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职教师资的“软件技术基础”生态化课程建设-《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1期).docx

  • 0
  • 0
  • 约3.17千字
  • 约 35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面向新工科职教师资的“软件技术基础”生态化课程建设-《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面向新工科职教师资的“软件技术基础”生态化课程建设 作者:梅健强 张军 刘超 郝彬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第01期 摘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新工科”学科内容为背景,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职教师资教育软件技术类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打造以“产业引领课程,课程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产业”的“软件技术基础”生态化课程目标。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完善及协同推进,实现了与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职教师资;生态化教学;教学改革;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1-0073-05 自2017年教育部全面启动和部署新工科建设至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相关专业已培养并造就了众多创新型科技人才。与此同时,社会对以行业应用为主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例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21年4月在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对职教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产业变革,以行业应用为背景的技能培养,尤其是持续的学习能力、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的课程改革中逐渐受到重视。本课程改革便是打造以“产业引领课程,课程培养人才,人才服务产业”为核心机制,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完善及协同推进,促进其与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动态平衡,进而实现提升职教师资学生软件技术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软件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必不可少的学科平台课程。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对门槛低、见效快的解释型语言(如Python、Perl和JavaScript等)掌握程度大幅提升,而认为对数据结构、算法等软件基础知识学会调用即可,学与不学都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不大,因而出现了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二)课程内容相对抽象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软件工程在内的软件基本概念,而且还是学生熟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背景和行业应用的重要途径。对第一次接触编程且对计算机的认知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对键盘指法都不熟悉的部分学生来讲,内容不仅相对抽象,而且较难掌握,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理解困难、甚至厌学的情绪。 (三)课程实践方式单一 “软件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编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目前课程上机实践方式较为单一,所有程序设计和调试均是在软件应用层面完成,缺少相关硬件资源的辅助与可视化支持,使得本身内容抽象的程序编写过程变得更不易理解。加之部分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直接影響后续相关软件算法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四)分组教学效果欠佳 多数院校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优化“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分组模式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进行,且不同分组之间彼此孤立、缺少沟通,加之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程缺少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分组进行程序设计讨论和上机实验调试中表现的不积极,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造成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未能真正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学生对软件技术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考试成绩评定不全面 目前,大部分职业师资院校“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考试仍旧采用闭卷笔试,且考试内容大多是基本语法与概念。这种考试方式从根本上误导了学生,导致其死记硬背基本语法进行应试。虽然部分课程改革通过项目教学[1]、实践教学[2]与阶段性考核等过程化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评定体系,但考试成绩未能准确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问题依旧存在,考核评定体系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教师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多数改革均是从丰富课程内容和多元化授课方式[3]等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体系的主体对课程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对软件技术的学习兴趣,依据学生自身能力范围完善课程内容,并根据课堂反馈等信息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进而从根本上平衡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