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企业实习生制度的建构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1期).docx

  • 0
  • 0
  • 约2.3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企业实习生制度的建构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校企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企业实习生制度的建构与实践 作者:孟扬 周留军 陈超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3年第01期 摘要:企业实习生制度有利于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强化能力,优化企业人才梯队,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实践中还存在体系不完善、企业动力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政府做好导向性和支持性制度,高职院校和企业打造利益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实习生制度才能培养出具备行业文化、岗位技能、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生、校、企、社、行”共赢。 关键词:校企协同;企业实习生;制度体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1-0041-04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必不可缺,效果好坏体现合作质量,影响实习生职业期待及企业参与的动力。必须建立健全校企协同的企业实习生制度,促进合作规范化、科学化。企业实习生制度有助于“学生了解岗位职责、企业文化,提前一步融进企业发展,唤醒职业生涯意识,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促进在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变”[1];还有助于企业降低招聘成本,优化人才梯队建设;有助于高校找准企业人才需求,提升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提升就业率和质量。研究制定和实践优化企业实习生制度,对培养具备行业文化、岗位技能、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生、校、企、社、行”共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企业实习生制度的实践困境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广度不够 当前,很多校企合作停留在解决学生实习上,高职院校很少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撑腿”和“加速器”,很难依托自身优势让企业获益,对企业吸引力较弱。有的自身管理水平还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还很滞后,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要求。企业没有体会到校企合作的益处,自然就没有热情去合作。校企合作只有基于利益均衡,形成双向奔赴,才能产生良好效果[2]。 (二)对人才开发,企业缺乏长远眼光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很多企业设置的实习岗位临时性、变化性较强,“突击式”“放羊式”实习较多。加上实习生普遍技能不足、缺乏行业经验,企业很难将实习项目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内容与目标对应,经常把实习生安排到辅助性、简单重复性、打杂性等岗位,使学生的职业期待出现较大落差。加之,劳动力市场是“需方”市场,企业难以辩证看待人才培养带来的长远利益。更有许多企业担心培养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导致培养实习生的动力不足。 (三)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遇瓶颈 企业对实习生的人文關怀不够。学生实习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学生法律和维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实习协议、劳动保险合同缺失或不规范致使发生纠纷时实习生无法获得权益保障;高职院校重视度不够,监督不足,对实习生缺乏教育和管理手段等;由于实习岗位不稳定,薪酬没有被纳入正式员工薪酬体系,经常以工资补贴或津贴方式发放,实习生收入和正式员工间差距大,缺乏必要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手段。以上问题导致实习生消极怠工,职业期待降低,影响了实习效果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二、企业实习生制度的体系建构 2022年1月,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2016年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实习参与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实习各环节的基本要求,为实习管理划定红线,也为研究企业实习生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企业实习生制度不是单一的“对口实习”管理制度,“而是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需要,由校企双主体建立的系统化宏观性制度性安排”[3],包括导向性制度、支持性制度和实习管理制度。其中前两者由政府主导,包括建立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企业认证制度、扶持企业运营制度、实习生权益保护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这里探讨的是校企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关实习制度。明确校企双轮驱动实习工作的责任、规范及实践路径。 (一)制定《实习企业实训教学方案及实施细则》 共同制定实习方案,签订《职业院校学生岗位实习三方协议》。原则上不安排学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实习。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根据专业设置,安排学生到相同、相近岗位实习,或为学生量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