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偏远地区经济“区位塌陷”与“区位提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docx

  • 0
  • 0
  • 约2.47千字
  • 约 22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内陆偏远地区经济“区位塌陷”与“区位提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内陆偏远地区经济“区位塌陷”与“区位提升” 作者:杨苑苗 窦学诚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人均经济产出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出制约甘肃省地理经济“区位塌陷”的主要原因,总结出“区位劣势”对内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以改善交通区位,“聚点带动县域”的反位势发展,以及进行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区位结构等措施,改善内陆偏远地区区位的边缘化状况。 关键词:区位塌陷;区位提升;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2.014 一、内陆边缘化大趋势的影响 (一)全球化进程对世界区位的影响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中逐渐走向了经济的全球化及区域的一体化,而这种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进程势必会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中心的区位变化。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下,世界各大经济板块随之建立起有利于各自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互补,资源相互共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间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家间的一体化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一体化三类模式[1]。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导致世界经济中心不再仅被某一大国或某一区域占据,而是逐渐由多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及区域代替。世界的经济中心区位正在形成以美国、西欧、印度、中国等多个主要经济区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发展模式[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气候下,各经济区为了快速发展,开始选择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区域进行资源互补交换、要素合作互动等手段,以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 (二)中国国内区位变动的力量与趋势 1.对外开放调整区位结构。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区位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江三角洲依旧占据经济中心地位,珠江三角洲迅速成为第二经济中心,随后闽南三角经济开发区以及海南等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平台,而类似东北老工业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3]。珠江三角洲依附香港经济发展,利用港澳贸易出口商品,借鉴、模仿香港产业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闽南三角经济开放区主要以吸引台资以及东南亚国家资金,带动大陆地区对外经济发展。海南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它连接香港、澳门、台湾,是联系国际市场的重要港口门户,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外资,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主要意义。能够随着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政策的建立,我国经济中心发生了由东向南,由内陆向沿海地区的转移,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区位开始呈现劣势地位。 2.区域开发影响区位结构。 为了保护有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我国将国土功能区划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即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依旧是优化开发区域,是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媒介。大部分沿海城市及中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人口集聚条件好的城市,成为重点开发区域。而部分东北地区,西北黄土高原等生态资源相对脆弱,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弱的地区,成为限制开发区。其他我国重点资源保护区成为禁止开发区。这种主体功能的划分使得优化开发区以及重点开发区经济快速增长,外资投放力度不断增大,这些地区依旧保持着自身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而限制开发区的城市由于开发受到限制,资金及技术引进和创新具有一定困难,生产要素配置率较低,发展相对缓慢。这种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使得某些内陆偏远城市经济发展迟缓,经济区位逐渐出现边缘化状况。特别是像甘肃省这种深居内陆的省份,在临海世界化的大环境下,逐渐开始边缘化。虽然甘肃省不断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吸引外资能力薄弱,人才聚集度差,导致甘肃省经济一直以缓慢的速度发展。 二.甘肃省“区位塌陷”的表现 (一)经济规模位势相对塌陷 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不断变化,近些年以来由于自身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吸收外部资金及技术、人才等促进经济发展因素的能力较弱[4],导致甘肃省经济发展速度迟缓,出现“区位塌陷”现象,而在甘肃省内部各地区也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的状况。见表1和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甘肃省在2001年至2008年间的GDP产值较低,2002年至2005年甘肃省GDP环比指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2005年与2008年甘肃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近十年间最低;2006年甘肃省GDP突破2 000亿元,但此年甘肃省GDP增长速度较2005年下降;2007年和2008年甘肃省GDP持续缓慢上升,占全国GDP比重却依旧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至2007年甘肃省GDP及占全国比重不难看出甘肃省经济已处于全国经济的边缘之处,虽然甘肃省GDP不断增长,但占全国比重由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