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考察-《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8期).docx

  • 0
  • 0
  • 约2.36千字
  • 约 22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考察-《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考察 作者:李晨溪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第08期 摘 要:本文拟探究个体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在行文中对“位”作为量词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论述。通过对文献的详细检索,发现就其所能称量的范畴而言,量词“位”自唐代产生至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位”的感情色彩也由“尊贵”义变为了“尊敬”义。 关键词:量词 位 感情色彩 尊贵 尊敬 以往,关于量词“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下“位”的称量范围和感情色彩的探讨,大体形成两派对立观点。一派认为“位”表“尊敬”义由来已久,当前“位”存在严重的混用滥用现象,如邹光椿《“位”,应适其位》,李少丹《“位”的用法再探讨》;另一派认为“位”表谦敬,更多只是礼貌用法,目前汉语中量词“位”的广泛运用并非“使用混乱”,而是有着坚实的修辞表达效果的支撑,如戚晓杰《关于量词“位”规范性的思考》和《也谈量词“位”的语义特征》。二是量词“位”的历时研究,如万久富《量词“位”的历时考察》,张惠强《个体量词“位”的源流及演变探析》。三是有关量词“位”和其他个体量词的对比分析,如俞燕《谈量词“个”与“位”》,吕红梅《量词“个”与“位”的用法对比考察》,田鑫《由“个”“条”“位”谈个体量词的泛化》。 此外,量词系统的断代研究,其中有涉及量词“位”的考察,①但迄今为止,量词“位”感情色彩的历时研究尚不足。本文尝试对个体量词“位”的感情色彩进行历时考察。为了行文清楚,将按时间次序进行叙述。 一、唐以前 “位”本同“立”,甲骨文(立)表示一人站在地上形,既表示站立,又表示人站立的位置。后为分化字义,篆文另加义符(人)专用于表示“立”的名词义“人站立的位置”,写作(位)[1]。“一般说来,单位词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来,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2]“位作为量词是由位次义转来。一人占一个位次,所以称人可以称一位。”[3]《说文解字注·人部》:“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从人立。庭当作廷,字之误也。廷,朝中也。《释宫》曰:‘中庭之左右谓之位。’郭云:‘羣臣之列位也。’”[4]由上可知,“位”本是名词,本义为“朝廷中站立的位置”。之后引申为“爵位、官位、职位”,特指“神位、王位”,进而又引申出“名分、地位”之义。可见,“位”的名词义多与神袛统治阶级(权贵)相关,有尊贵的色彩义。 “位”由名词发展为量词的判断标准有两方面:第一,“位置义”完全虚化;第二,“[数+量]+名”结构出现,名词可在[数+量]的前面或后面。②两者必须同时满足才可说“位”已是量词。中国基本古籍库和汉籍检索第四版,唐以前的语料未能发现“位”作为量词的支撑语料。③所以说“位”开始作为个体量词出现不会早于唐代。 二、唐五代时期 唐五代时期,“位”作为量词开始出现,但用例较少。 (一)名+[数+量] (1)而剑履间健者犹数百位,尚不能为国家出力以断佞臣头。复何南昌故吏愤愤于其下,得非南昌远地也。(罗隐《梅先生碑》)④ “剑履间健者犹数百位”是“名+[数+量]”而非“名1+[数+名2]”,原因在于这里的“位”已不是实在的“位置”义,而是只表单纯的称量单位。《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其中,“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才是“名1+[数+名2]”的结构,“位”是“爵位”之义。“剑履上殿”指经皇帝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亦省作“剑履”[7],与下文地位不那么高的“故吏”对比,所以,这里“位”有“尊贵色彩”义。 (二)[数+量]+名 (2)写本比校了。不审事注而已。二位僧正宽圆本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3)藤原氏先后太政大臣及皇后先妣从一位橘氏太夫人之灵识,恒奉先帝而陪游净土,长顾后代而常卫圣朝。”(《全唐文拾遗·卷七十二》) “二位僧正宽圆本”和“一位橘氏太夫人”,标准的“数量名”结构出现了。王力先生曾指出:“这是很重要的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当数词和单位词放在普通名词后面的时候,它们的关系是不够密切的;后来单位词移到了名词前面,它和名词的关系密切起来。”[1]《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录的是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的行历和见闻,既然是入唐求法,自然认为唐朝僧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橘氏”是日本平安朝的大姓,皇族的后裔,又是“太夫人”地位尊贵显而易见。所以,这两处“位”都有“尊贵色彩”义。 由上述可知,量词“位”由名词“位”演变而来,“位置”义虚化后,“尊贵色彩”义留存,称量对象为统治阶级。 三、宋金时期 (一)名+[数+量] (4)若说君臣五位,直如纸马过江。(《五灯会元·卷第十二》) 据王远明对《五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