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伦理中“勇”的内涵-《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期).docx

  • 0
  • 0
  • 约2.51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论先秦儒家伦理中“勇”的内涵-《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论先秦儒家伦理中“勇”的内涵 作者:马家忠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以先秦儒家伦理的经典书目为依托,考察“勇”概念的辩证脉络及伦理意涵。相对于古希腊伦理中的“智”、“公”、“节”、“勇”四德,先秦儒家将“知”、“仁”、“勇”并称为三德,其中“勇”具有“无惧”和“知耻”两个特征,“勇”的层级亦分为“上勇”、“中勇”与“下勇”,“勇”的意涵也以“勇德”为贵,“勇气”次之,“勇力”为轻依次呈现。“勇”之所以被先秦儒家称为德,是因为它是在仁爱信念的驱动下体现出的一种无惧、知耻、合义、达礼且好学的中庸之道。 关键词:儒家伦理;知耻;上勇;勇德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在先秦哲学的经典书目中,“勇”字首度出现于《诗经》与《尚书》之中。“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诗经·小雅·巧言》)“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诗经·商颂·长发》)此中出现的两次“勇”都意指勇敢之德。“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尚书·周书·秦誓》)“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尚书》中出现的第一次“勇”形容个体的勇敢,第二次则与“智”德并举。之后,“勇”字在《论语》中出现16次,《孟子》中出现15次,《荀子》中出现31次,下面我们以先秦儒家伦理的经典书目引文来考察“勇”的辩证意涵及现实意义。 一、“勇”的特性:“无惧”与“知耻” 在先秦儒家伦理中,“勇”的特性究竟为何?除了“勇者无惧”,“知耻近乎勇”外,在经典书中没有找到具体的定义式表述。至于“勇者无惧”到底是无惧什么,何时无惧?“孔子观于东流之水,……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无惧,似勇。”(《荀子·宥坐》)勇在此体现出“无惧”的主调。“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荀子·修身》)这具体说明了“行道理”时要有“勇”。在“行道理”之前,首须“知道理”,这是第一步的认知层次,接着进入实践层次,此时一般人常缺乏道德勇气,只限缩在“明哲保身”的保守思维当中,难有大度量的胆识与作为。因此,荀子的提醒值得注意,也指出勇之为德在于实践与力行,而非仅止于知。虽言“勇者无惧”,但是否什么都不怕?“知而无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而用之,好奸而与众,利足而迷,负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荀子·非十二子》)“勇而不见惮者,贪也……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荀子·荣辱》)若勇而无所忌惮、不见惮,则是胆大妄为,反而堕落到了“贪”的深渊。 至于“知耻近乎勇”,表明“知耻”并不等于“勇”,孔子回应子贡问“士”时答曰:“行己有耻。”(《论语·子路》)读书人会以羞耻之心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此“耻”近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羞恶之心”,这里的“羞恶之心”诚如儒家公德里的“恭”一样,“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而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形式,否则便成为虚伪,要使自己的举止言行达到恭的要求,就要反对花言巧语、行为轻率”[1]。孟子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真正的无耻即是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不以耻为耻之耻。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一个人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综上,我们可以初步归结“勇”具有两个特性:“无惧”和“知耻”。 二、“勇”的德性释义 古希腊伦理有所谓的“四德”,意指“智”、“公”、“节”、“勇”四个德行,其重要性亦是按照与理性、知识的关系依序递减,“因为在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最难被还原为知识”[2]。由此,智德为首要之德,公德次之,节德第三,勇德殿后。在先秦儒家伦理中则屡将“知”、“仁”、“勇”并成为“三德”。此种含义的表达接连出现于“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论语·子罕》)“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无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中庸·第二十章》) 至此,“知”、“仁”、“勇”三者并称为“三德”成为共识。至于三者中何者较重要?通常以“仁”德为最高,次为“知”德,“勇”德殿后。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