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定量评价体系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docx

  • 0
  • 0
  • 约2.61千字
  • 约 22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知识定量评价体系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知识定量评价体系探讨 作者:吴亚非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3期 作者简介:吴亚非(1955一),男,安徽省歙县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产管理和投资决策管理研究 摘要:概念、框架体系的差异性是目前困扰知识定量评价的重大障碍。要通过甄别知识的边界与范围、内涵与表现形式、目的与作用、方式与方法来建立知识定量评价体系,以促进知识评价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甄别标志:研究系统;科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0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6)03—0400--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人们一直非常关注并致力于探讨知识经济及相关知识管理等问题,尤其是关于知识定量评价问题,近来它已成为学术界亟待突破的焦点难题。国内外虽有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框架和模型,并有了一些应用案例,但远不够理想。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出的300余篇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竟没有一篇是对知识进行有效定量评价的。有关知识定量评价尚处于研讨初期。之所以发展如此缓慢,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知识定量评价自身的问题,二是研讨方法的问题。 知识定量评价的确有许多困难和复杂的问题。首先,就知识本身而言,就可谓漫无边际,几乎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凡是有人类(包括曾经)活动的地方就有知识的存在。知识的广义概念可以大到所有对规律的认识,包括认识过程。其次,知识的概念可以是抽象和独立的,但任何知识却是具体的,其内涵、主体、载体千差万别,特别是从经济上讲,知识的价值和效益具有明显的多因素相关属性。要对知识进行定量的评价就必然产生相应的定位和剥离问题。人们以往经历、经验中的理论、概念、方法、数据无法满足这种性质种类不同而又数量巨大的需要。 面对着一个庞大的研究工程,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的研究成果中,查阅冠有知识评估标题的著作和论文,内容却五花八门。缺乏成熟的、有权威的、能达到共识且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理论体系基礎。就单个问题而言,不够明晰和透彻;就互相关系而言,盘根错节、互相交织而又缺乏比较和参照性。无法通过学术交流,在互动中深入探讨和创新。这显然不利于知识评价学科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对知识评估引入系统管理,首要的是建立知识定量评价体系。 建立知识定量评估体系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位研究知识定量评价问题的人,尽可能明确各自的边界范围、内涵与表现形式、基础和出发点,明确研究的目的和作用、主体和载体,以及研究手段方法的种类和特点,追求研究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和高效率。管理学创造巨大生产力的方法,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和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知识定量评价体系是知识评价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 二、知识定量评价体系的内容 通常作为定量评价的一般程序,即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步骤、顺序完成一定的工作内容。如确定集合子集和要素,依据内在联系、要素关联及结构,搜集数据和选择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知识定量评价时,“确定”、“依据”和“选择”都要依赖于边界与范围、内涵与表现形式、目的和作用。边界与范围关系到知识定量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在哪里;内涵与表现形式关系到怎么样通过各种观察值了解和证实真值;目的和作用关系到评价的要素关联及结构。现将知识定量评价体系的甄别要素与标志及其相对应的作用,以表格的形式,概括表达。见表1。 这里所谓体系,就是把诸如边界与范围、内涵与表现形式、目的与作用等作为甄别标志,对知识定量评价研究进行分门别类。以便使知识定量评价在明确合理的体系框架下,确立研究涉及的相关内容,求解、回答知识定量评价的问题。以上提出的诸多甄别要素标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和渗透,每个甄别标志又都有各自的子目录,形成一个逻辑结构框架和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 三、关于评价体系内容的说明 (一)界定知识评价的边界及范围 不界定知识的边界与范围,就不明确知识定量评价的对象。 1.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可以说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劳动者有知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有知识,装备工具是知识智慧的结晶。广义的知识也可以说没有知识边界,广义的知识甚至可以把资本也包括在内,难道资本里不包涵知识,就没有知识的结晶吗?因此,进行一项知识定量评价,应尽可能对知识做狭义的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剥离和减少知识评价的研究对象。 2.层次及视角。层次及相应的视角不同,知识的边界和范围会不同。 (1)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价值。同一知识,如有关蒸气机,发电机的知识及发明,对于整个社会及宏观经济,或对于行业的影响,或对于某一企业而言,显然存在着不同种、不同类、不同量的问题。笔者立足于微观研究和评价。 (2)企业的全局与部门、项目。企业是国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