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健身人群中运动成瘾人群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考试周刊》(2012年4期).docx

  • 0
  • 0
  • 约2.91千字
  • 约 21页
  • 2023-06-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关于运动健身人群中运动成瘾人群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考试周刊》(2012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关于运动健身人群中运动成瘾人群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戈昂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04期 摘 要: 作者对运动成瘾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使健身爱好者了解运动成瘾的相关知识,及时有效地预防运动成瘾,从而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关键词: 运动健身人群 运动成瘾人群 调查研究 应对策略 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营养过剩、内分泌失调、体质下降等生理问题,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人的精神过度紧张,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蔓延等心理问题。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人类身心的健康,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诸多方法之中,运动越来越被认为是最适用、最健康、最经济、最时尚的方法。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益于人的心脑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能促进人的社会化,维护社会稳定;能调节心理,促进人的个性形成。但过度的运动可能是运动成瘾,会对人的生理、社会、心理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使人的运动初衷和效果之间出现严重偏差。健身爱好者信仰生命在于运动,生活有了运动而丰富多彩,身体有了运动而更加健康。这本应是好事,但有的人因为运动,生活和身体反而变得更糟糕。这些人就是运动成瘾者。运动成瘾(Exercise Addiction)是指人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产生了心理、生理依赖,为了运动而运动,如果哪天没锻炼,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而且有的健身爱好者已经是运动成瘾者,可是还不知道自己有运动成瘾症。为使健身爱好者了解运动成瘾的相关知识,及时有效地预防运动成瘾,从而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我们对运动成瘾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1.运动成瘾的概念界定及类型 Veale认为运动成瘾是用来描述个体从事的运动变成一种强迫性行为,具有运动成瘾倾向或症状的个体会将运动计划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若是阻碍了运动计划,则会引发个体的焦虑、不安或沮丧,使个体逐渐忽略人际社会互动,忽略家庭责任。[1]他还指出运动成瘾有两种类型,即初级型和中级型,初级型运动成瘾是以体育活动本身为结果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运动动机本来就是指向运动本身的。相反,中级型运动成瘾常常在饮食失调的人群中比较明显,这些人的本意并不是想要运动,而是想控制和改变身材和体形。[2] Hausenblas和Symons对运动成瘾的概念进行了如下界定:运动成瘾是一种参与业余体育活动的渴望,并导致无法控制的过度锻炼行为,伴随出现一定的生理(如忍受/断瘾)或心理(如焦虑和沮丧)症状。[3]还有些学者对运动依赖成瘾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运动成瘾指对运动活动的一种强迫性冲动。[4]还有学者用类似于诊断物质性和行为性成瘾的标准界定运动成瘾,用传统生物医学的成瘾标准(例如忍受和断瘾症状)和心理社会学因素,比如与其他生活领域发生的冲突描述运动成瘾。[5] 2.运动成瘾形成的生理学机制 2.1交感神经兴奋—复合胺假说 阿片类物质是神经电路网络中的一部分[11],也被认为负责人类的上瘾行为。J.Patrick和Ph.D.Bird收集的资料显示[12],运动中脑垂体能分泌一种像吗啡一样的物质——内源性阿片肽,它是使运动产生精神欢快的原因。有研究还表明,训练者在运动时内源性阿片肽的降解速度低于普通人。[13]邓荣华等认为,[14]内啡肽是由脑垂体、下丘脑等分泌和释放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具有与吗啡类似的镇痛作用,并引起欣快感,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度。还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β—内啡呔及其他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的镇痛作用可能是引起上瘾行为的原因。[15]动物实验表明,[16]长期运动可以降低身体对阿片类物质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因此要不断地增加运动满足身体的需要。我国学者颜军等[17]对白鼠进行试验后也得到运动能促进β—内啡肽分泌的结论。但研究者没有确定这种物质与人类运动时舒畅体验的直接联系,主要是因为这种物质在身体内很难测量(β—内啡呔有些是释放在血液里,有些是释放在大脑里,而大脑中的含量又很难测量,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这些物质都是由运动产生的)。但也有研究者认为[18],β—内啡呔与运动成瘾并没有联系,所以,β—内啡呔虽可能是运动成瘾形成的可能机制,但缺乏强有力的人体实验依据。 2.2心血管功能假说 我国学者邓荣华等认为,[14]身体锻炼能够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以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因而谢松林认为这与运动成瘾的形成联系密切,[19]但在其他资料中未见有学者支持这种观点,因而其还未成为有影响力的假说。 2.3细胞因子假说 细胞因子是联系外周与脑之间的传递物质,其中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起重要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