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导入情景;工作任务;目录;(简称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易转为慢性并有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一)传染源 1.甲型和戊型肝炎 为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起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 2.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为急、慢性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现象。 ;(二)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 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血液、体液传播 是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 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1. 甲型肝炎 成人抗-HAV IgG阳性率达80%,感染后免疫力可持续终身。 2. 乙型肝炎 我国成人抗-HBs Ab阳性率达50%。 3. 丙型肝炎 普遍易感,抗-HCV Ab并非保护性抗体。 4. 丁型肝炎 目前仍未发现对HDV的保护性抗体。 5. 戊型肝炎 普遍易感,尤以孕妇易感性较高。;(四)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其他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一般人群无症状携带者占10~15%;丁型肝炎以南美洲、中东为高发区,我国以西南地区感染率最高;戊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评估时重点询问有无家人患病史,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 近期有无进食污染的水和食物(如水生贝类); 近期有无血液和血制品应用史、血液透析、有创性检查治疗等; 有无静脉药物依赖、意外针刺伤、不安全性接触等; 是否接种过疫苗。 ;1.潜伏期 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 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 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 丁型肝炎28~140天,平均30天; 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 2.病毒性肝炎按临庆表现分为: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五型。; 1)急性黄疸型肝炎 典型临床经过???三期。 ①黄疸前期:平均5~7天,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乙、丙、丁型肝炎起病较缓慢,表现为疲乏、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病毒血症和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上腹胀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本期末出现尿黄。;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见,症状也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常不易被发现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称慢性肝炎,见于乙肝、丙肝、丁肝。按病情分为轻、中和重三度。; 2)中度:上述各项症状更加明显。查体肝肿大,质地中等,可伴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肝功持续异常,血浆蛋白改变,肝纤维化指标升高,肝外器官受损,自身抗体持续升高;肝活检有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3)重度:除上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肝病体征表现外,肝组织活检有早期肝硬化改变,即临床上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 (3)重型肝炎:各类型肝炎均可引起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类型,预后差,病死率高。常因劳累、营养不良、饮酒、服用大量损害肝脏药物、妊娠、重叠或合并感染等诱发。;“酶-胆分离”? ALF(暴发型肝炎)病人当出现“酶胆分离”现象,即胆红素继续上升,转氨酶反而下降时,提示预后不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重症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而ALT(丙氨酸转氨酶)反而下降的现象。 当肝炎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生产转氨酶的能力丧失,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所谓“酶-胆分离”。?; 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多在发病10日后出现上述表现,极易转化为肝硬化,病程3周至数月,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不良。; (4)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型肝炎):起病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以长时间肝内梗阻性黄疸为突出表现,伴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消化道症状相对较轻,急性者大多数预后良好,慢性者可发展成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5)肝炎肝硬化: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凡具有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如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形成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缩小、脾肿大、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明显增宽表现,都属此类。又分为: 1)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如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黄疸、肝功异常、白蛋白下降等,预后不良。 2)静止性肝硬化:虽有上述体征,但没有慢性肝炎活动表现,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特征,维持生命较长时间。;肝炎类型;肝炎类型;评估病人心理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认证主体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