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华应龙化错数学经典课堂16例》读后感.docxVIP

2022《华应龙化错数学经典课堂16例》读后感.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华应龙化错数学经典课堂16例》读后感 初读,一个个课例,让我手不释卷,沉浸其中,忍不住一口气读完。“阅兵数学课,厚植爱国心”这一课例,华老师借助阅兵之事,诉说数学故事,留下数学之美,厚植爱国之心。读完课例,看完视频,震撼、惊叹、钦佩、难忘。“当阳光亲吻乌云”这一课例,是解决连乘问题,华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点:渗透爱的教育,让爱在师生们心间传递。让人很是诧异,也很想一睹为快,连乘问题中怎么渗透爱的教育?读罢,疑窦顿消,同时对华老师钦佩不已。一个人的爱×你×我×他×……=美好的人间,一个人的爱×14亿×365=爱的海洋,真善美的境界,人文化的课堂,怎能不让我们向往,又怎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小学阶段的数学是不是可以浪漫一些?太严谨,太科学,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华老师的想法,总是如此别出心裁,又打动人心。“认识面积”一课,“真空妙有,面上生花”,确实如华老师所说,有时候不要太执着就很美好。枯燥难懂的“面积”一课,在华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下,其实也可以很美好很浪漫。复习课、练习课,这是老师们公开课的禁忌,也是老师们的软肋,华老师却独辟蹊径,上活了复习课和练习课。《读者》杂志上题为“请把试卷认真看完”的文章,其实我们都听过看过,但我们只是听过看过,而华老师不同,他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这节深深吸引学生的复习课——审题。同样,微信群里发的一则数学笑话都会让华老师浮想联翩,成就一节经典课例——圆的面积练习课。又如“台湾长什么样”这一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竟源于华老师手上的一本旅游指南书。看来,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缺少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课例,都有一个充满诗意的题目,让人不得不被这位数学老师的浪漫才情所吸引;每一个案例,从课前慎思到课中笃行,再到课后明辨,让我们不得不钦佩这位数学名师的缜密和严谨;每一个案例,其实都是华老师反复修改和磨炼之后的结晶,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数学界的大神顶礼膜拜。 再读,吸引和感动我的已不只是一个个经典的课例,更是华应龙老师的智慧、思想、追求。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思想是在其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形成和提出的,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积淀、提炼过程的,是与我国基础教育素质化要求,特别是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宗旨相吻合、相伴随的。读华老师的这16个课例,我感受到数学“化错教育”的魅力,在华老师的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是对还是错,华老师都欣赏学生的积极参与,发现正确中的创新,发现错误中的正确,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想象,积极地去参与。面对学生的错误,华老师温暖地“容”,智慧地“融”、自豪地“荣”。比如“角的度量”这一课中,引入课题后,华老师让孩子们尝试用量角器量角时,华老师让一名不会量角的男生上台展示,有的学生小声嘲笑,华老师摇头制止,继续让那名男生说下去。“我先用这个尖放到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这个角多大呢?”“不知道。”即便学生不知道,华老师仍温和的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道:“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随后,华老师带着学生们量角、画角。化错,化出了信心,激发了兴趣,生长了智慧。回顾我们的教学,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要么急于纠正,直接让会的学生说出答案,要么板起脸孔,对出错学生横眉冷对,俨然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久而久之,学生对错误讳莫如深,在课堂上不敢也不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这样化错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一处每一点都彰显了老师的智慧,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华老师提出理想的课堂应当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在华老师的课堂上,除了数学,他给学生带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人生的规则,哲学故事,科学文化等等,他的课堂,延伸向了更多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找次品”一课,这节课自然地融合了很多哲学的意味和人文的色彩。引入环节,“微软公司为何取名微软?”引入老子的“上善若水”。“从81个球中找次品”,巧妙出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课中,强调第一次称量的重要性,出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句话都出自《道德经》。课末,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结课。华老师就这样把中国传统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化”到数学学科教学之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课,华老师让学生领悟到“失败和成败只相差一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学生体会到“位置不同,角色就不一样”。数学之外,华老师给了学生更大的世界。 好书如佳茗,越读越显醇厚,越品越觉甘甜。我想,我还会再三读、四读华应龙老师的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课例,都值得细读。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