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第2课时)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延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朗诵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及“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比兴手法及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紧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答案:D?(A.白羊肚手巾dǔB.柳林铺pù哺育bǔ)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答案:B(《白毛女》是歌剧)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⑴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