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第2课时)导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朗诵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各类修辞手法及“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比兴手法及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2.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生词提写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柳林铺(pū) 脑畔(pàn) 慰藉(jiè)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回延安》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3.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㈡主旨归纳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

文档评论(0)

138****3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