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教学目标??????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如澶渊之盟和互市贸易,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识读《宋辽西夏形势图》,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与交融,它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辽、西夏的建立和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 北宋与辽、西夏议和 三、教学方法 以合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材料分析法,议古论今,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设计) 2、本课划分三部分:兄弟政权的崛起、兄弟政权的争斗、兄弟民族的交融 3、【自主学习】 一、兄弟政权的崛起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回答问题: 二、兄弟政权的争斗 1、阅读课本P35页,回答问题:宋辽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2、阅读P36页,北宋和西夏关系又如何呢?与宋辽关系有何不同? (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注意勾画出来,学会比较学习法。) 解决问题后——合作探究: 3、结合学案材料,北宋为什么在明显优势情况下,会签此合约? 4、结合材料,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题奇数组讨论,4题偶数组讨论,5分钟后整理答案,选派代表回答) 6、澶渊之盟的评价 重点评述——对于民众而言,一方面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 一系列图片的展示,问题:图片中包含什么信息?反映出什么现象?过度到第三部分——兄弟民族的交融 讨论: 在辽和西夏的兴起过程中,有什么相似之处? 1、都是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 2、都建立了政权 3、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4、与北宋的关系时战时和,达成和议后长期和平相处。 9、论从史出: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拓展提升: 1、北宋与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为什么? 2、汉唐王朝在于少数民族的征战中有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了呢? 小组从中选一个进行讨论,用时3分钟,后选代表发言。 11、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七年级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在前面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学生知道“政权分立”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学习“北方各族内迁”的时候,学生知道“五胡内迁”的史实,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说出北方民族向中原迁徙的基本过程,以及为后来历史发展所奠定的基础;面对“民族交融”这样一个主题概念的时候,不免对其有极难理解的困惑。 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与史实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由常见问题导入,从不同角度探寻,以丰富史料作为重要辅助,将复杂的历史问题简约化,将生涩的历史概念生活化,将驳杂的历史资料常识化,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在“简单、形象、有趣、清晰”的学习过程中突破难点。 一、教学设计依托课标要求,实施效果显著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最激烈时期之一,北宋与西夏,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等影响了“民族交融”过程,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深入,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我在设计时努力以“民族交融”为本课灵魂,围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从中认识到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根据学生现有的学情进行有梯度的指导并设计适切的体验性活动,也隐含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教学资源的生活化特征突出,学生易于理解 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统整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追求,也是开发历史学科现实意义的需要。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特点,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是到位的。 三、课堂教学的板块化结构新颖,实施效果良好 我在课堂上用几个板块,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结构化构建。对于不同的板块,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第一板块以老师讲述为主,师生互动,引导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