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VEGFR抗体晚期宫颈癌——CLAP研究.pptx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VEGFR抗体晚期宫颈癌——CLAP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宫颈癌 CLAP研究文献汇报 一线治疗:患者的中位OS为13个月 二线治疗单药有效率仅15%~20%,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个月 延长晚期及复发宫颈癌的生存期是国内外妇瘤专家亟待解决的难题 ORR为17% 中位PFS为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PFS为21%和4% 中位OS为1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OS为67%和40% Keynote-028: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PD-L1阳性宫颈癌患者 在PD-L1阳性的患者中,ORR为14.6% PD-L1阴性患者均无效 中位PFS为2.1个月,中位OS为9.4个月 Keynote-158: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Simon二阶段:Pembrolizumab的历史反应率为17%,对期望的ORR达到35%进行测试,α=0.05,β=0.2。在第一阶段,招募了16名患者,如果观察到≥3反应者,则会再招募28名患者进行第二阶段。如果在44名患者中观察到≥12反应者,则认为该研究为阳性。 Data cutoff : April 30, 2020 腺癌占比33.3% 57.8%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 P16阳性(HPV感染):64.4% PD-L1(-):22.2% 患者基线特征 疗效评估人群: 33例(80.5%)患者的靶病变缩小(图A) 在25例ORR患者中,达到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range:1.8-3.8个月,图B) 中位DoR未达到,至少持续6个月的应答率为71.5%,至少持续12个月的应答率为 66.8%; 22例患者(48.9%)有疾病进展或死亡,mPFS为8.8个月,6个月PFS率为57.0%; 18例死亡(40%),中位OS未达到,9个月的OS率为69.2%。 在安全人群中,43名患者(95.6%)经历了至少一次与治疗相关的AE; 32 例(71.1%)发生治疗相关的3级或4级AE,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24.4%)、贫血 (20.0%)和乏力(15.6%) 33名患者(73.3%)需要减少阿帕替尼剂量(方案允许有2次阿帕替尼减量);有5名患者停止了阿帕替尼治疗,其中3名患者继续进行卡瑞利珠单药治疗 15名患者(33.3%)发生可能与camrelizumab相关的免疫 AE PD-L1阳性与PD-L1阴性患者的ORR无差别(69.0% vs 50.0%,P=0.281),但PD-L1阳性患者的PFS更长 亚组分析-PD-L1表达 鳞癌患者较腺癌患者的ORR更高(77.8% vs 28.6%),PFS也更长 亚组分析-组织类型 第一个评估抗PD-1单抗联合VEGFR抑制剂用于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研究 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的安全性与既往报道的其他PD-1/PD-L1抗体和VEGFR抑制剂一致,多数AE是可控的 PD-L1阳性患者和PD-L1阴性患者中均观察到肿瘤缓解,但PD-L1阳性患者较PD-L1阴性患者的PFS更长,但毕竟样本量太小,并没有足够的效力判定二者之间是否真的有差别 鳞癌患者的ORR和PFS明显高于腺癌患者,怀疑鳞状细胞癌中较高的PD-L1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疗效(但研究数据并未证 实这一点) 口服VEGFR抑制剂在与PD-1 / PD-L1抑 制剂联合治疗中的最佳剂量仍未确定, 低剂量是否更有效且安全未知 这是一项单臂研究,无对照组进行比较,因此不能排除选择偏倚 样本量太小,疗效的可确定性不高 在比较不同的PD-L1表达和组织学亚型的亚组患者时,数据力度不够 基于宫颈癌基因组谱探索免疫联合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 CLAP研究二次分析 纳入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亚组共32例患者 患者基线特征与整个CLAP试验人群相似 68.8%的患者发现了PI3K/AKT通路的基因改变 SCC中PIK3CA突变显著富集,PI3K/AKT通路的遗传改变也更常见 TP53等突变则仅在腺癌患者中检测到,腺癌患者还有携带更多ERBB2突变的趋势 入组患者的突变概览 宫颈癌基因组变异与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PIK3CA突变患者的PFS(p=0.05)和OS(p=0.04)均显著增加 PTEN突变患者的PFS(p=0.05)和OS(p=0.08)亦比野生型患者有所增加 ERBB3突变患者的PFS(p<0.001)和OS(p<0.001)明显短于ERBB3野生型患者 宫颈癌基因组变异与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PI3K/AKT通路中基因改变的患者具有显著更好的中位PFS(p=0.03)和OS(p=0.02) 肿瘤负荷突变与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5mut/Mb区分高TMB和低TMB患者,对PFS生存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高TMB患者ORR和OS也有优势 TMB结合PD-L

文档评论(0)

陈晶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