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热”医案100例.doc

  1. 1、本文档共2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肺热”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肺热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张×× 女 58岁 辨证:上消。 病因:肺燥伤津。 症候: 口渴多饮,尿频量多, 口有甘味,形瘦腹胀,咳嗽少痰,四肢无力,时有头痛,病已年余。 脉细数。舌质光红。 治法:生津清热,润肺止渴。 处方:金石斛9克(先煎) 黑豆皮9克 煨益智9克 滁菊花9克 绿豆衣9克 冬瓜子9克 大腹皮9克生枇杷叶9克 扁豆衣9克 熟女贞子6克 炙鳖甲6克 方解:石斛、生枇杷叶、绿豆衣、冬瓜子养阴清热润肺而治咳嗽口渴多饮,合菊花而治头痛。 黑豆皮、益智仁、女贞子、鳖甲滋阴补肾,强腰膝,固下元而缩小便。大腹皮消腹胀。 【按语】本证乃因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渴多饮,咳而少痰,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司,水不化津上濡而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病者为老人肾气衰,下元不固尿亦多也。 舌质光红乃内热耗阴真阴亏损之象。 故先生用药上下兼顾,标本兼治,治上固下。 陆观虎 2 一妇产后,咳嗽痰多,昼轻夜重,不能安寝,饮食无味,或时自汗,医用人参清肺汤,嗽愈甚。 汪诊之,脉浮濡近快,曰:此肺热也。令服保和汤,五贴而愈。 汪机 3 杨某,女,3岁半。 初诊:1990年11月。 主诉及病史:咳嗽逾月。 近10日昼夜阵咳,夜间更甚,咳时面红耳赤,喉间有鸡鸣之回声,时涕泪俱流,口干喜饮,食纳较差,大便干结,曾用多种西药未效。 诊查:咽红,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辨证:外感时行疫气,内蕴伏痰,痰热互结于气道,热灼肺津所致。 治法:清热润肺。 处方:川贝母10g瓜蒌仁10g天冬10g麦冬10g北沙参15g知母10g冬瓜仁15g云 茯苓10g枳壳10g桔梗6g 二诊:服上方药4剂,阵咳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减少,夜间阵咳由原十余次减少至三四次,且程度减轻。 昨晚鼻 衄一次,量少。舌、脉同前。 续以上方加茅根15g再进药4剂。 三诊:咳嗽基本控制,惟感口干喜饮,神疲困倦,纳谷不香,二便调。舌红,津少,苔薄,脉细数。 更拟培土生金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5剂后病告痊愈。 按语:“顿咳”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故又有“疫咳”、“鹭鸶咳”之称。其治法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宣、泻、润肺治之。 然而该病初期往往不易确诊,待其发展到第二阶段,即“痉咳期”诊断则不难,此期以泻肺为主。 张老凡见咳嗽阵作、咳时面红耳赤,或有涕泪俱出、舌红、苔薄或无苔、少津者,均用清热润肺之法。 清(泻)润之法同用,是以清热以泻火、润燥以养阴,把握了阴虚肺热之机转。 其以沙参、知母、天冬、麦冬为清润肺金之要药,必当用之。 几十年临床实践证明,其治法及用药,不但对痉咳期的症状有迅速截止之 功,而且还能提高恢复期用药的治疗效果。 若兼鼻 衄者,加茅根、生地炭;发热有汗者,加地骨皮;呕 吐者,加竹茹。 本例循上法治之,故疗效迅捷。 张介安 4 杨某某 女,30岁。 主诉:于一月前发现双目内眦、白睛与黑睛边际之处起紫红色隆起,碜痛不适,视物如常。 到某医院就诊,曾用0.25氯霉素眼液及0.5%醋酸可的松眼液点滴,其症未减。 七天前红痛逐渐加重来院就诊。西医诊断为双目浅层结膜炎。 自觉眼灼热疼痛,鼻干、口苦、咽干,食纳二便正常。 诊查:双目视力1.5,双目内毗部白睛呈弥漫性紫红色,压之疼痛且退色,无明显结节隆起,其余轮廓未发现异常改变。 舌质红,苔薄白,脉数。 辨证:肝肺热盛,双目火疳。 治则:清肝泻肺兼凉血。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 木通10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栀子10克 车前仁10克 赤芍10克 紫草10克 萆薢24克 生地10克 土茯苓24克 红花10克 甘草3克 龙胆草6克 二诊:服上方药六帖;自述鼻干、口苦、咽干减。双目内眦部白睛红赤减,压之微痛,饮食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数。 上方去生地加炒二芽各24克,以健脾消食。 三诊:前方药服用七帖。自述眼干涩不适,口微干。双目内眦部白睛红赤已消。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肝热之热已退,出现阴虚之状,阴液不能滋润于目,故眼感干涩不适。改用养阴清热之剂甘露饮而告终。 按:火疳多由于火邪滞结所致。 如《审视瑶函》谓:“火疳,滞结为也,疳因火滞”本例以肝肺之火滞结而成,用龙胆泻肝汤直泻肝火,直达病所,肝火减则肺热清,故病自愈。(《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 陈达夫 5 顾某某,男,3岁。 麻疹退后两周,继发高热T41. 5℃,手足痉挛,呕吐,烦躁,神志不清,微咳,痰色如赭石。 舌苔未能诊视,六脉细数无伦,手纹青暗,达于命关。辨证立法:麻疹余邪未净,热入心包,神昏抽搐。 肺热殊甚,痰如铁锈,急用清热开窍法以挽危势。 处方:安宫牛黄散0.6克,每服0.3克;紫雪丹1.5克,分三次服。两药换用,一昼夜服尽两药,未服完热已降,神志清,抽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