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丹痧”医案38例.doc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丹痧”医案38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丹痧医案38例,以供大家参详。 1 洪宝宝 家住霞飞路二八三号锦泰洋服店 初诊 十二月十五日 猩红热疹点只一天便隐。 今气急甚,心脏弱,又下利。 极险,用药当急治肺炎,兼顾心脏,而疹点次之,为其已出故也。 生麻黄1.8克 桔梗4.5克 川连四分 生石膏18克(打极碎) 生草3克 淡芩4.5克 黑附块9克(先煎) 象贝9克 荷蒂两枚 白苏子9克(炙) 另西河柳60克煎汤熏 二诊 十二月十六日 药后下利止,气急平,咳嗽爽,疹点隐隐再见,此皆意外之好现象。惟脉不数,心脏仍未健好,未可十分乐观。 生麻黄2.1克 象贝9克 桔梗4.5克 花粉9克 柴胡3克 荷蒂两枚 生石膏21克(打极碎) 桑皮6克 苏子9克 生草2.4克 葛根6克 三诊 十二月十七日 经过尚好,昨大便一次,仍不成粪块。咳颇频数,毒势已减。 脉亦平,舌边绛而中有苔。 麻黄2.1克 赤芍4.5克 生石膏15克 川、象贝各6克 化橘红4.5克 桑皮6克 鲜茅根四分(去心) 炙款冬6克 生、炙草各四分 扁衣9克(炒) 神曲9克(包) 案评:初诊气急下利,病势极险。再诊三诊,已化险为夷。 病者系遥从同学孙师韩君之亲戚。由孙君介绍往诊者也。 又案:二十五日晨,孙君来寓改方,云:将买舟返宁波原籍,盖行将痊愈矣。 (谢诵穆原文) 【按】陆氏确诊患儿所患为猩红热。 西医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 中医称为“烂喉丹痧”,认为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 火热之毒发散,犯卫、气、营、血,从而形成邪侵肺卫,毒在气营,疹后伤阴三个病理阶段,若痧毒内陷,或余毒未尽,又可导致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 本案患者猩红热疹只一天便隐,乃是痧毒内陷之证。 陆氏认为“心脏弱,又下利,极险,用药当急治肺炎,兼顾心脏,而疹点次之,为其已出故也”。 方中麻黄、石膏、生甘草、象贝母,取法麻杏甘石汤,去除肺热;附子温阳兼顾心脏;川连、黄芩,与附子相合,取法附子泻心汤,温阳止利;桔梗、苏子、荷蒂,芳香清宣,透邪外出;西河柳煎水熏洗使痧毒之邪透肌表外出。 此诊药后,利止,气急平,咳嗽也减轻,红疹再现,但陆氏仍用生麻黄,且用量较一诊增加,由1.8克增到2.1克,可能是因为陆氏认为“脉不数,心脏仍未健好”,而生麻黄有强心,使心跳加快的作用。 疹点逐渐外透,陆氏在初诊方的基础上,再加花粉、桑皮、葛根,养心阴,去躁烦;葛根与柴胡相合,还有升提之力,止下利。 三诊延续前面的思路,加重止咳化痰、健脾利湿的力度,方中加川贝、化橘红、桑白皮、白茅根、款冬花,等药清肺化痰;扁豆衣、神曲,健脾利湿。 陆渊雷 2 丁奶奶 十一月十四日 喉痛口臭,躁烦,泄泻,舌干。 得麻葛,汗齐颈甚微,胸脘非常不适。 是有疹子未能发出,恐是白面痧,病有危险。 葛根4.5克,淡芩3克.杏仁9克。炙草1.8克。 象贝9克,生石膏9克,橘红4.5克,川连0.9克。炒牛蒡9克,茅根6克(去心)。 二诊 十一月十五日 仍头汗,热未清,神气较好,病颇见退,是不复出疹。然脉甚躁疾,邪未出。 不发疹,恐不免延长。 舌糙甚,嗣后变化颇难逆料。 炒牛蒡9克,象川贝各9克,炒栀皮3克,茅根9克去心,炙僵蚕4.5克,杏仁9克,竹茹4.5克,枳实3克,芦根4寸去节,连翘9克,川连0.9克,炙草1.8克。 三诊 十一月十六日 疹点未发透,头汗多,热不退,痰黏甚,喉痛,颈项肿,颊车不利,此是猩红热。 脉躁疾较昨日为减是好处,肺证较昨日重是坏处,仍在危险中。 炒牛蒡9克,桑叶9克,淡芩2.4克,马勃2.4克,象川贝各9克,瓜蒌皮4.5克,竹叶15片,银花3克,杏仁9克,薄荷3克,连翘9克,炙苏子9克,秦艽4.5克,芦根4寸(去节)。 四诊 十一月十七日 痧子未出透,致项间耳下肿胀,甚痛,此等发于颐而势较重,当亟清之,溃则有大险。 炒牛蒡9克,赤芍9克,甘中黄3克,杏仁9克,炙僵蚕4.5克,川象贝各9克, 板蓝根9克,连翘9克,薄荷3克,炒黑荆防各2.1克。 另: 金黄散、金箍散各30克,菊花露、蜜糖调敷。 五诊 项间痰核下移,入缺盆,此较好,脉滑,胃佳,气急而厥,口糜,是作痈脓之候。 十一月二十日 炒荆芥2.4克,炙苏子9克,细生地9克,生石膏4.5克,川象贝各9克,归身9克,竹沥30克(冲),炙乳香1.2克。 六诊 痧毒已有溃脓之势,虚甚,亟予内托。十一月二十三日 炙芪9克,赤芍9克,杏仁9克,乳、没药各0.9克,归身9克,川贝9克,炙草1.8克,炙僵蚕4.5克,炙皂角针4.5克。 【按】金黄散:来源于《外科精义。 该方由黄连、大黄、黄耆、黄芩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