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热痢”医案22例.doc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湿热痢”医案22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湿热痢医案22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刘×× 男 19岁 辨证:湿热痢。 病因:夏秋之间,郁热蕴蒸,过食生冷而致。 症候:脘胀腹痛,大便稀带脓血,里急后重。脉细。 舌质红,苔浮黄。 治法:疏化寒火,宣通肠胃。 处方:炒萸连6克 苦参6克 扁豆衣9克 荷梗6克苏梗6克 葛根炭9克 益元散9克腹皮9克 广木香3克 银花炭9克 山楂炭6克 炮姜炭3克 方解:炒萸连、苏梗、木香分清浊,疏郁滞。山楂炭消导。 银花炭、苦参清湿热。益元散、荷梗祛暑利湿。 炮姜、扁豆衣、大腹皮,行气消胀。 【按语】此症由夏秋之间,热郁湿蒸,因热贪凉。 过食生冷,以致饮食停积肠胃,寒火阻滞,气机不得运化。故宜疏化寒火,宣通肠胃。 陆观虎 2 张某,女,56岁,退休。2008年7月14日因“腹痛腹泻5日”就诊。 患者5日前腹痛腹泻,无明显诱因。 在地段医院输液和抗菌治疗,腹痛腹泻未愈,肠镜检查示结肠、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被少量白色分泌物,诊断为结肠炎。 刻诊:每日腹痛腹泻黏液便十余次,便物溏薄,量少未见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中医:痢疾(湿热痢);西医:结肠炎。 【治则与处方】清热解毒止痢。处方为白头翁汤加减: 白头翁20g,黄柏9g,秦皮9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炒白术9g,炒白芍9g,陈皮9g,防风5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木香5g。 7剂。 〈二诊〉患者腹泻明显减少,每日3~4次,舌苔薄黄腻,脉弦。 原方蒲公英增至30,加椿根皮15g。7剂。 〈三诊〉腹泻止已数日,无腹痛,唯觉胃纳较差,舌脉同前。 原方去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秦皮、蒲公英减至15g,加入茯苓10g、党参15g、砂仁3g、白豆蔻3g。 7剂。 【治疗效果】无腹泻腹痛,胃纳改善,疗效满意未复发。 【按语】白头翁汤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原文“热痢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出,即《素问》所云暴注下迫者是也”。 白头翁汤为《伤寒论》治热毒血痢而设,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今临床用于十二指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菌痢、阿米巴痢疾等有良效,李氏指出原方中黄连一味,久用可“苦寒败胃”,故改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配合痛泻药方,共奏清热解毒止痢止泻之效。 (李雅琴医案,王之通整理) 李雅琴 3 朱某,男,32岁,已婚。 初诊:1980年6月28日。 主诉及病史:3天前食冷食后起病即发热,全身不适,继而出现脓血便,每日达20余次,伴腹痛,里急后重,纳差。 大便镜检:红细胞60~70/HP,脓细胞40~45/HP,吞噬细胞(+),诊断为“急性菌痢”。 于6月25日收传染科住院治疗。 给予卡那霉素及香连丸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遂邀李师会诊。 诊查:口渴不欲饮,苔白,脉细濡数。 辨证:湿热阻结,气滞伤络。 治法:清利湿热,调气导滞。 处方:白头翁20g秦皮12g白芍槟榔各10g木香川连大黄各6g葛根旱莲草各25g马齿苋30g 3剂 二诊:7月1日。 服药后大便减为每日3~4次,为少许粘液便,腹痛减。遂于上方加婴粟壳10g,通涩并用。 4剂后,大便次数减至每日1~2次,镜检正常,于7月6日出院。 三诊:7月9日。 出院2天后反复发低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每日4~5次,于7月9日再度入院,并邀李师第二次会诊。 诊查:舌质红,舌苔中厚黄腻,脉细濡数。证属湿热未尽,气滞仍甚。 仿初诊法治之。 处方:白头翁15g秦皮12g白芍川连槟榔各10g木香大黄各6g马齿苋旱莲草各30g甘草3g 6剂服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好转.大便每日3~4次。 上方去大黄。 二剂药尽剂.大便减为每日1次.软便成形.于7月31日出院.随访迄今未复发。 按语:本案以其脉症,当属湿热痢疾无疑。 《医门法律》云:“凡治痢不分所受湿热多寡.辄投合成丸药误人者.医之罪也.所以然者.痢由湿热内蕴.不得已用苦寒荡涤.宜汤不宜九.盖丸者.缓也’‘汤者荡也’。 故初起邪势乖张之际香连九缓不济急且药不胜病了无寸效”《医学入门》曰:“无积不成痢”.治当因其势而利导之.通因通用为正治之法。 方选白头翁汤、香连九与葛根芩连汤加槟榔、大黄清利湿热、行气导滞益以马齿苋、旱莲草以其长于治血痢也白芍和血.佐甘草乃解痉止痛名方芍药甘草汤已寓其中。 方药与病机合拍初投即效便次锐减若续投之湿热除痢自止。 李师因思赤痢已去通涩同用亦古人倡用之法如《证治要诀曰:“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随即误入婴粟壳10g前证复燃。 观是例可知.先贤“痢无止法”之言洵非虚妄之谈。 若仅凭一家之言孟浪兜涩闭门留寇反致债事实欲速不达也! 李兴培 4 伍某,女,38岁。 腹痛,腹泻,每日约5~6次,肛门灼热,里急后重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