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机制与防治最新总结演示文稿.ppt

恶心呕吐机制与防治最新总结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恶心呕吐机制与防治最新总结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优选恶心呕吐机制与防治最新总结 当前第2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当前第3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严重并发症 ●脱水、电解质紊乱 ●吸入性肺炎 ●循环功能紊乱 ●外科并发症如腹部伤口裂开、伤口内出 血、眼球玻璃体脱落等 导致一定死亡率 当前第4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 女性、非吸烟者、有PONV 史或晕动病史发生率高。成年50岁以下患者发生率高。小儿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有胃瘫者发生率高。 2、麻醉因素 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长,PONVV 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h以上的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及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当前第5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当前第6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腹部手术为50%~60% 耳部手术为40%~50% 椎板切除术为67% 二尖瓣置换术为67% 肾脏手术为63% 儿童斜视矫正术为40%~80%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为36%~76% 非去极化肌松药本身不会造成PONV的发生,用新斯的明逆转后可能会导致PONV PONV发生率较高 当前第7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三、PONV 评分 1,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的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分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2,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分别为10%,20%,40%,60%和80%。 当前第8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三、PONV 评分 儿童PONV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和70%.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难以忍受的最严重的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当前第9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当前第10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四、PONV 的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 )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按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受体、5-HT4受体、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部位。 恶心呕吐的传出途径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隔神经。 当前第11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肠内环境变化 抗菌素,内毒素 机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迷走神经 传入纤维 胃肠扩张 炎症损伤 脑干内CRTZ 化学感受器催吐区 血液或脑脊液内的毒素变化 麻醉性镇痛药,强心甙,麦角制剂,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尿毒症 运动性恶心 前庭迷路系统 小脑 高级中枢如边缘系 统和视觉皮层等 视觉,味觉,嗅觉,疼痛,低 血压,缺氧,颅内压增高 呕吐中枢 位于延髓 发生机制 当前第12页\共有32页\编于星期五\19点 五、抗呕吐药分类 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分为 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类; 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多拉司琼和帕洛司琼)、NK

文档评论(0)

hekuncheng5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